1. 2025年11月12日,中国咖啡产业迎来双重震动:博裕资本与星巴克携手组建合资企业,全面接管其在华运营;同日,市场传出大钲资本正筹划收购可口可乐旗下COSTA咖啡的连锁门店网络。
2. 尽管大钲资本未就该传闻发表正式声明,瑞幸咖啡却已悄然推进重返美国主板上市的日程,距离其因财务风波退市整整五年,这家企业正试图以全新姿态回归全球资本市场中心。
3. 一边是国际巨头逐步释放控制权,另一边是中国本土资本蓄势待发意图整合资源,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揭示了行业权力结构的转移,更可能预示着全球咖啡版图的深层重塑。
![]()
4. 资本层面的频繁交锋并非短期波动,而是市场进化逻辑下的必然演进。曾几时,星巴克与COSTA代表的西方咖啡范式主导中国市场,强调高端空间营造,将门店打造为介于家庭与职场之间的“第三空间”,赋予消费行为强烈的情感与身份认同色彩。
5. 如今,星巴克选择引入中方合作伙伴共治业务,COSTA则深陷出售迷局难以自拔。据中国网2025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COSTA在中国境内仅存448家门店,平均客单价为36.6元人民币。尽管推出环保包装提升品牌形象,但门店总数相较2018年可口可乐收购时的459家已出现萎缩。
6. 其加盟体系仅开放区域特许经营权限,要求合作方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和本地资源整合能力,拒绝个体投资者参与,这种高门槛机制严重制约了扩张节奏与市场渗透效率。

7.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瑞幸咖啡所展现的爆发性增长动能。根据该公司2025年7月30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总净收入达到12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GAAP口径下营业利润达17亿元,增幅高达61.8%,营业利润率攀升至13.8%的历史高位。
8. 在门店布局方面,瑞幸全球门店总数已达26206家,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拥有26117家,海外网点扩展至新加坡、美国及马来西亚,共计89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指出,规模化运营、极致效率与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是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而这正是其“低价快取”商业模式成功的根本所在。
9. 这种模式精准切入传统品牌的薄弱环节:COSTA超过半数门店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核心区,36.6元的定价在大众化饮品市场中缺乏价格优势,产品迭代周期也明显落后于瑞幸的敏捷节奏。
![]()
10. 瑞幸的竞争壁垒并不仅限于低价策略,更体现在其深度数字化的研发与供应系统。研发团队将风味组合与原料特性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参数,摒弃传统的感官描述方式,通过数据建模追踪消费趋势,实现新品从概念到上架的极速响应。
11. 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的羽衣轻体果蔬茶,在上市两周内销量迅速突破1120万杯;经典款橙C美式累计销售已超3.5亿杯,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这一能力正向上游延伸——当多数国际品牌仍在优化配方组合时,瑞幸已开始重构原料生产本身。
12. 第四座智能烘焙工厂于同年6月在厦门启动建设,项目竣工后年产能预计可达15.5万吨,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一咖啡烘焙生产基地,进一步压缩单位成本。相比之下,COSTA虽借助可口可乐强大的即饮渠道实现了瓶装饮料业务的增长,但实体门店运营模式僵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
13. 战略视野早已超越国界限制。2025年6月30日,瑞幸在纽约曼哈顿核心地段连开两家门店,选址距星巴克总部门店不足百米。截至9月,其在美国的门店数量已增至5家。
14. 延续国内市场的竞争策略,冰美式售价比星巴克和唐恩都乐低1美元,并推出“1.99美元咖啡”限时促销活动,配合全自助智能点单系统,实现即买即走的高效体验,重新定义都市咖啡消费场景。
![]()
15. 若大钲资本最终完成对COSTA的收购,瑞幸将直接掌控其遍布全球的约4000家门店资源(主要集中于英国),省去漫长的海外选址与审批流程,借助现有网络实施模式复制与本地化改造,快速切入欧洲市场腹地。
16. 此类“收购+升级”的路径,与博裕资本依托星巴克成熟品牌基础向中国下沉市场渗透的战略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中国资本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新阶段——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规则,而是主动输出运营范式,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
17. 不过,全球化拓展仍面临严峻考验。瑞幸目前新品从研发测试到全国铺货仅需数周时间,这种速度高度依赖于国内高度集中的供应链体系。而在海外市场,原料采购链条分散,物流基础设施尚未打通,美国门店现阶段仍依赖当地烘焙商供货,导致咖啡豆综合成本比国内高出25%。
18. 只有在当地建立自主烘焙基地,才能真正实现成本可控与品质统一,而这需要长期投入与政策协调,短期内难以复制国内效率。
![]()
19. 此外,欧美市场本身饱和度极高,每万人拥有的咖啡门店数量是中国的三倍以上,不具备复制“万店计划”的地理与人口条件。值得注意的是,COSTA在英国本土已开始试点To-go型门店,并上线移动端会员积分系统,显现出向高效轻量化模式转型的明确信号。
20. 这意味着即便收购成功,瑞幸也必须在保留原有品牌资产与植入自身运营逻辑之间找到精细平衡,避免文化冲突与客户流失。
21. 此轮行业变革的本质,是从“空间溢价”向“效率价值”的深刻转向,更是中国咖啡力量在全球舞台上的集体崛起。从星巴克主动引入中资伙伴,到瑞幸拟整合COSTA全球网络,中国资本的角色已发生根本转变——不再是边缘参与者,而是关键规则制定者之一。
22. 瑞幸凭借其数字化研发体系、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以及极致性价比策略,正在动摇由欧美品牌长期主导的全球秩序。而COSTA等老牌企业的转型尝试,则反过来印证了中国模式的可借鉴性与普适潜力。
23. 展望未来,全球咖啡市场或将告别单一标准的时代,进入多种运营范式并存、相互竞争又彼此融合的新纪元。无论资本如何博弈重组,最终胜出的,必然是那些更能洞察用户需求、更能提升运营效能的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