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断供”俄罗斯,援俄炮弹力度骤降,几十年家底真被耗光?
俄乌战争自爆发以来,已经打了三年多,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早已不是“谁能打胜仗”,而是谁的弹药能撑更久。
最近乌克兰高调放话:朝鲜给俄罗斯的炮弹供应大减,更让人好奇的是,朝鲜攒了几十年的弹药,真的被俄军两年造得快见底了?
难道说没了朝鲜的“炮弹补给”,俄军真的不能继续猛攻吗?另一边的乌克兰又能不能抓住机会翻盘?
![]()
为啥俄罗斯离不开朝鲜的弹药,答案就一个:耗弹量实在太恐怖,自己的工厂根本供不上。
朝鲜援助的炮弹,占了俄军前线消耗的40%-50%,相当于俄军每打10枚炮弹,就有4-5枚来自朝鲜。
俄军对炮弹的需求,对朝鲜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朝鲜从1940年代就开始接触苏制武器,后来搞“先军政治”,几十年里一直攒弹药,足足攒了80年,战前库存大概有1800万发炮弹,结果短短两年就给俄罗斯送了大半。
![]()
说白了,朝鲜的弹药库本来是为了应对半岛局势的“压箱底家底”,现在被俄罗斯当成了“应急补给站”,天天高强度消耗,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造。
可能有人会问:朝鲜的弹药真的不够用了吗?其实是“有弹但不能随便送”。
现在朝鲜半岛局势一点不平静,美韩天天搞联合军演,又是派航母又是亮战机,朝鲜必须留足弹药应对本土安全。
![]()
之前是“边援俄边生产”,200多家军工厂三班倒,2025年月产能已经到60万-80万枚,但新生产的炮弹优先填补自家库存,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全给俄罗斯。
朝鲜这次援俄,先送的都是仓库里保养得好、性能先进的炮弹,比如精度高、保质期内的152毫米榴弹炮炮弹,这些“好弹”送了两年,确实所剩不多了。
![]()
现在剩下的,大多是生产年份较早的老旧弹药,这些炮弹放了几十年,引信、发射药都可能老化,直接运到前线容易哑火,甚至炸膛,必须先拉到工厂翻新、换零件,才能放心用。
很多人以为朝鲜是“卖炮弹赚美元”,其实错了,俄朝之间根本不是现金交易,而是“以物易物”。
俄罗斯给朝鲜急需的石油、粮食,还转让了部分防空导弹、无人机技术,朝鲜则用炮弹来换。
![]()
这种合作模式下,朝鲜没必要“拼光家底”,而是根据自己的资源缺口和国防需求,灵活调整供弹量。
所以总结下来,朝鲜没被“掏空家底”,但先进弹药库存减少、需要留足本土防御、老旧弹药需翻新,这三个原因叠加,才导致对俄供弹增速放缓,而不是“彻底断供”。
看到俄军供弹放缓,有人觉得乌克兰要翻盘了?别急,其实乌克兰的日子比俄罗斯还难。
![]()
首先说个扎心的事实,乌克兰自己造不了炮弹,境内的武器工厂早就被俄军的空袭炸得稀巴烂,生产线全停了,现在乌军的弹药100%依赖美欧等西方国家援助。
但美欧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根本供不上,而且美欧之前已经给乌克兰送了海量弹药,现在自己的库存都快见底了。
比如德国、法国,要是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援乌,自己军队的战备都会出问题,再送的话就只能拆自己的战备弹药了。
因此现在的局面是俄军因为朝鲜供弹放缓,火力密度会下降,乌军因为美欧援助跟不上,连防御都快撑不住,两边都陷入“弹药荒”,谁也没能力彻底打败对方,只能僵持着。
说到底,现在的俄乌战争,已经不是“谁能打胜仗”的问题,而是“谁能扛更久”的消耗战。
俄罗斯靠能源、粮食出口撑着战争开支,虽然经济压力大,但还没到崩溃的地步,朝鲜靠俄罗斯的石油、粮食援助,也能维持军工生产。
而乌克兰的经济全靠美欧援助,现在美欧内部反对援乌的声音越来越大,后续资金和弹药都可能“断档”。
所以接下来的战局很可能是俄乌前线会迎来一个“火力减弱的冬天”,俄军因为弹药供应放缓,进攻速度会变慢,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炮火洗地后冲锋”。
乌军因为没足够弹药,也没法组织有效反击,双方就这么在阵地战里僵持,各自攒弹药、修装备,准备下一轮较量。
这不是和平的曙光,而是双方的“喘息之机”,朝鲜对俄供弹增速放缓,确实会让俄军的进攻节奏变慢,但绝不是“俄军要崩盘”的信号,乌克兰虽然喊着“断供”,但自己的弹药困境更严重,想翻盘难度极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