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来覆去地看着那位老师在11月16日写下的文字,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他们学校五年级那个班,是真的“乱套了”。
纪律差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科任老师去上课,没有不头疼的。大家都跟班主任说:“你得管管啊!”可班主任只是一脸无奈:“现在谁还敢管?我认真管了,家长一个投诉,我的饭碗可能就保不住了;我不管,最多就是成绩差点,起码工资还能照发。”
![]()
这个班的成绩,差得让人脸上挂不住。语文均分比优秀班级低了20分,数学更是全年级垫底——51个学生,及格的只有4个。那47份没及格的卷子,像47块石头压在心口。
你说班主任不负责任?还真不能这么说——大家都清楚她经历过什么事。开学不久的一节自习课,她看见一个女生在睡觉,就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想把人叫醒。没想到,学生一下就哭闹起来,说老师吓着她了。家长冲到学校,态度强硬,最后,学校还是让老师道了歉。
![]()
事后她说:“幸好我是个女老师。要是个男老师,可能就要被说成骚扰,处分甚至开除都说不定。” 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头发酸。
![]()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指责老师,可有没有人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让这些曾经满怀教育热情的老师,变得这样如履薄冰?当第一个老师因为正常的课堂管理而被逼道歉时,所有老师都收到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先保护好自己。
学校领导也难。现在上级对投诉率有考核,如果不能快速平息家长的投诉,全校老师一年的辛苦都可能被“一票否决”。学校没有那么多人力精力去应付不依不饶的家长,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让老师道歉,甚至处理老师。
![]()
这事儿,就真的没法子了吗?
我想到不久前听到的一件事。邻县一所学校,班上有个孩子比较特殊,和同学相处经常出现问题,班上的同学打了个遍,连家长在教室里陪着也没能完全解决。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放学后。班上十多个学生的家长自发留了下来,一起去找校长。他们没有吵闹,只是很平静地问:“我们孩子的学习环境,能不能有个保障?”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当老师一个人应付不了没完没了的投诉时,能不能让真正关心这个问题的家长们一起来想办法?
![]()
他们先自己组织开了一次家长会,没有请学校领导。没有那些客套话,大家坐在一起,有的家长说自家孩子回家直哭,有的说成绩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最后,一位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父亲站了出来,他说:“我的孩子不能在这样一个班里待下去。要是学校管不了,我们家长自己来想办法。”
具体怎么做呢?他们选了几位家长代表,里面有工人、自由职业者,也有上班的。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家都在一份《班级秩序共建承诺书》上签了字。内容不复杂,主要三条:支持老师正常的课堂管理;对明显不合理的投诉,家委会可以了解情况并向大家说明;对于确实影响课堂的学生,家委会会帮着老师和家长沟通。
![]()
同时,老师和学生们也在班会上一起商量出了一份《我们的课堂约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违反了会怎么样——都明明白白地写了下来。
重点是,再有事情发生时,站在前面的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了。
也许,教育的答案从来不在那些写得漂漂亮亮的方案里,而在老师伸出手想去拍醒学生时,那份既想把孩子叫醒、又怕惹上麻烦的犹豫中。也在那片刻犹豫之后,依然选择把手伸出去的勇气里。
![]()
度量教育的这把尺子,不是由哪个专家画出来的。它是由老师敢管的责任、家长能理解的胸怀、学校肯担当的肩膀,共同撑起来的。它既要给老师管学生的空间,也要守住家长提意见的渠道,归根结底,是为了让那五十一个孩子,能安安静静地听一堂课。
因为总有人在想:下一堂课,总会好起来的吧。
(图源网络,侵联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