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向来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最容易被“卡脖子”的环节。
而光芯片,又是光模块中技术门槛最高、最稀缺的一环。
早年,寒武纪凭借NPU横空出世,打破了AI芯片的僵局。如今,又有一家中国企业——源杰科技,在光芯片领域冲破海外垄断,牢牢扼住了这一“咽喉”!
攻坚:十年磨一剑
实现突破的,是一位低调的“技术隐士”:张欣刚。
他曾从Luminent(后更名为“索尔斯光电”)的研发员一路做到了总监。
要知道,索尔斯光电可是2024年位列全球光模块企业第十,被誉为光通信“黄埔军校”的世界巨头。因此,这段经历让张欣刚几乎精通了光通信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2013年,他怀揣梦想,在咸阳创立了源杰科技。
彼时,国内光芯片高度依赖日、美进口,尤其是DFB激光器芯片——这种芯片能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是实现光纤通信的核心器件,国内几乎没有企业能够自主制造。
![]()
最关键的是,DFB适用于中长距离传输,比FP激光器传得更远,又比EML成本更低,广泛应用于无线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传输速率已从早期的2.5G发展到如今的200G甚至更高。
然而,当张欣刚提出要自建光芯片产线时,却被很多人视为天方夜谭。
原因很简单:光芯片制造,太难了。
尤其是25G以上高速率DFB芯片,其“外延生长”环节需在半导体材料上实现多层堆叠,且每层厚度需控制在10nm以内。工艺稍有不慎,材料氧化导致的芯片可靠性就会大幅下降。
长期以来,我国25G以上高速光芯片市场就被外企垄断,即便是2024年,国产化率也仅有5%左右,海外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
但张欣刚没有退缩。他带着第一笔2000万元的融资,在咸阳建厂、投入研发。
因为资金有限,张欣刚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2018年,源杰科技自主研发的25G DFB激光器芯片,成功通过了客户验证。
这是我国光芯片企业首次跻身被国际巨头垄断的高端市场。
然而,市场嗷嗷待哺时,张欣刚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减速”。在他看来,科技迭代越快,芯片越需要靠耐心和韧性去打磨。
例如,源杰科技研发的12波25G MWDM激光器芯片,是5G基站建设的关键器件。但张欣刚坚持不急于量产,而是先进行极端环境下的长期老化测试。
![]()
这一测,就是3年。
有些客户等不及,希望能尽快拿货。但张欣刚的原则始终不变:产品必须经过至少一个月的可靠性验证,才能批量供货。
在“快鱼吃慢鱼”的商业海洋,这样的“保守”似乎不合时宜,却为源杰科技赢得了“靠谱”口碑。因为客户知道,公司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去牺牲可靠性。
这份坚持,最终带来了回报。
2020年,源杰科技的10G、25G芯片出货量登顶行业榜首。中际旭创、博创科技等光模块厂商,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都成了其客户。
凭借在DFB光芯片领域的深耕,2025年源杰科技继续乘风而起。面向400G/800G光模块研发的CW 70mW激光器芯片,实现量产;同时CW 100mW激光器芯片,也顺利通过了验证。
在长距离传输的EML芯片领域,源杰的100G PAM4 EML也打破了国际垄断;200G PAM4 EML完成开发,进入了推广阶段。
此后,源杰科技的订单量一发不可收拾。
2025年5月、8月、10月,公司分别斩获了6187.16万、1.41亿、6302万元的订单,合计2.65亿。
随之而来的,就是业绩大增。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3亿,净利润1.06亿,净利润同比激增近200倍。
![]()
掌权:全链自主路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张欣刚的“慢”,恰恰为源杰铺就了一条别人难以复制的“快车道”。
一手抓全链,把“命门”握在自己手里。
张欣刚的敢于攻坚,还在于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IDM模式,也就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都自己干,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涉及上百道工艺的积累、打磨,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决心。
但张欣刚最不缺的就是耐心。2021-2025年前三季度,源杰科技共投入了研发费用1.86亿元,研发费用率最高达21.83%,远超同行。
![]()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非常明智。
国内虽有不少光芯片企业尝试IDM模式,但大多因工艺不扎实或产能不稳定而难以大规模交付高端芯片。
而源杰科技在晶圆工艺、外延生长等“卡脖子”环节练出了硬实力,通过IDM模式打通了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这成为其在中低端市场持续放量、并不断向高端突破的主要原因。
一手抓产能,到全球市场去“抢地盘”。
由于全球高速率光芯片市场仍被住友、马科姆、博通等欧美日企业主导,尤其在EML、VCSEL、大功率激光器芯片等领域,国内厂商仍有差距。
因此,源杰科技不愿再只守国内。2024年底,公司斥资5000万美元启动北美生产基地建设。
2024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建工程费用高达2亿元,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26%。
![]()
放眼全球,2024年全球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达3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9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
尽管2024年公司99.84%的营收还来自国内,但张欣刚认为,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未来,新扩建的产能有望牢牢托住这巨大的需求。
结语
从咸阳一家小厂,到如今跻身全球光芯片舞台。在张欣刚的带领下,源杰科技以“慢”打“快”、以“韧”攻坚,用耐心打磨产品,用可靠赢得信任。
正是这份对寂寞的坚守,让公司如今的“繁华”水到渠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