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怀着一颗热心肠,愿意在朋友有难时伸出援手。然而,有时候这看似简单的“举手之劳”,却可能让我们陷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之中。这事要从半个月前的一条好友申请说起。同学群里有人加该男子,备注 “李强,你初中同桌”。男子愣了,二十多年过去早没这个老同学的印象。当对方一打来视频,熟悉的脸配上对当年校园琐事的回忆,我才确认真是老同学李强。
接下来半个月,他天天找我聊天,连我现在的工作、家庭情况都问得明明白白。这么多年没见,老同学还这么惦记,不知不觉男子就没了防备。大概聊了半个月,李强突然来电,我心里一咯噔,果然是借钱 —— 他说信用卡快到期,差 2 万周转。我犯了难:二十多年没联系,不知他近况,且我独自养家没余钱,便直接拒绝了。
他没多纠缠,转而说:“要不这样,我让朋友转 5 万到你储蓄卡,你帮我还信用卡,就走个流程,我朋友是黑户,没法直接还。” 男子当时没多想,觉得 “钱不是我的,帮个忙而已”—— 如今才知这是致命的认知盲区!
第三天干活时,李强来电让男子查卡,果然多了 5 万。他先让男子用二维码扫码转了2万,后又让其绑信用卡用支付宝转,男子照做,把剩下 3 万全转了过去。
没几天,派出所电话来了:“你卡被冻结,收的 5 万是涉案资金,速来所里!” 我脑子 “嗡” 的一声,手抖着跑过去,从早 9 点说到下午 6 点半,把所有凭证交给民警,生怕成了 “洗钱犯”。
最后由于该男子没获利也不知情,罚款 500 块。要是知情或拿好处,最少拘留 30 天。通过这个故事也提醒大家:第一,不管认不认识,涉及 “帮人过账”“走流程”,再合理也得警惕,看似举手之劳可能让你背锅;第二,别轻信他人,骗子就在身边,多留个心眼,就少一分风险。
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