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里,切割机与不锈钢板碰撞出的金色火花四溅,雕琢出不同的形状;组装车间里,工人们将这些冰冷的部件拼装,让这些不锈钢奇迹般“活”了过来……在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镇海村杨家营,一座由民房改成的厂房里,工人们热火朝天地生产着当下的潮流玩具——钢魔兽。
![]()
出生于1982年的杨昊承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他从小喜欢拼装模型。2008年,创业失败的他把自己关在家里,靠着拼装乐高来打发时间。玩乐高的时候,塑料制成的乐高质感差,让杨昊承萌生了打造一款质感好,适合70、80后的玩具。于是,他在网上学习设计、绘图、拼装知识。后来,用不锈钢为材料打造,以蝎子、螳螂、甲虫等形象出现的一款全新、炫酷,并且可以通过手工DIY自行拼装完成的全金属机械立体模型便被杨昊承制作了出来。
![]()
2014年,杨昊承和两位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小公司,开始设计生产金属拼装模型,但因为产品知名度不高,销量平平。2016年,他们已经有4大系列60余款产品,首次上线京东众筹,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当周销售额突破10万元,30天的众筹资金达到了26万元。
![]()
2017年,杨昊承带着产品参加了山西卫视的创业节目,吸引到了一笔投资。没想到的是,两位合伙人此时与杨昊承出现分歧,与他分道扬镳。他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
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杨昊承重拾技艺,于2021年正式建立了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金属拼装模型。
![]()
如今,杨昊承的厂里已经能设计并生产百余款钢魔兽产品,每年的营业额达到400多万元。“我们制作的大型喷火龙、昆虫系列的钢魔兽,在国外很受欢迎。”杨昊承妻子张汐汀告诉记者,厂里的产品有70%销往国外,30%在国内销售。其中,在国内的售价从每件20多元到3000元不等。
![]()
早期的钢魔兽产品,主要以《山海经》及各类动画、动漫形象为原型。后来,团队不断融入云南本土文化元素,如聚奎阁、奇虾、瓦猫、小提琴、文明牌坊、金马碧鸡坊等。其中,按1:25比例制作的聚奎阁模型,由1000多个零件构成,结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
在拼装车间,90后员工王家璟正麻利地测试一只大黄蜂的拼装过程,不一会儿,黄蜂的大腿就初具形态。“这份工作离家近,也比较轻松,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近4000元。”王家璟说,工厂建成后他就来了,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
“以前的钢魔兽是静态的,如今我们增加了活动功能和灯光效果,部分产品还搭载AI芯片,具备对话功能。”张汐汀表示,客户既可选择DIY自行拼装,也可直接购买成品。创新之路从未停步——2024年8月,他们组建了一个5人设计团队,专职研发新产品,并计划在家乡打造云南首个“沉浸式”工业文化主题研学园区,持续拓展品牌影响力。
![]()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