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出版,填补上海儿童文学研究空白

0
分享至

11月17日上午,《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出版座谈会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儿童文学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经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指导,由浦东图书馆、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出席新书座谈会的嘉宾有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自强、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殷健灵、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陆小新、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星,以及上海儿童文学作家、学者秦文君、杨剑龙、任哥舒、简平、陆梅等四十余人。


出版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热烈祝贺《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出版,并对该书作为上海首部儿童文学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史著不仅填补了上海儿童文学研究空白、助力上海城市文化建设,而且还为中国儿童文学地域发展研究探索了新路。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致辞
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致辞
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陆小新致辞

该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学斌表示:《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的出版既是向百年上海儿童文学献礼,也是对以陈伯吹先生为代表的上海儿童文学前贤的致敬与告慰。

据了解,《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是由李学斌教授、李燕副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历时三年编撰完成。该史著通过多维度探析包括儿童文学创作、研究、译介、出版、教育、读者接受在内的近现代上海儿童文学生态系统与相关制度性因素,旨在立体、动态、全面呈现社会生活史和近现代文学史视野中的上海近现代儿童文学面相,并经由上海儿童文学深度探析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地域文化研究新路径、新范式。




朱自强、秦文君、杨剑龙发言

朱自强、秦文君、杨剑龙等文学史专家、作家在发言中相继提到,相较国内其他地域儿童文学史,《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在编写体例和内容结构上有不同程度创新。比如,摒弃了单一地域视角的线性叙事,采取跨学科、整体性、多维度、动态化史述思路;还比如,以动态性、开放性看待上海儿童文学的地域界定与作家身份归属,等等。由此,这本《上海儿童文学史》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前瞻明锐、守正创新”的文化特质。


与会嘉宾合影

具体说,该史著依托“大文学史”视角,以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变革为背景观照上海都市童年之面相;以近现代儿童观嬗变为参照透视上海儿童文学发展之轨迹;以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为轴心探析近现代上海儿童文学之品格;以都市童年现实为镜像映现上海童年文化之变迁……将上海儿童文学发展置于近现代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以清晰的文学史脉络梳理,呈现出近现代上海儿童文学从萌蘖到精进的全过程,从而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多维立体的上海近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在填补上海儿童文学研究空白、助力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推进并深化了中国儿童文学地域文化发展研究。


《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

也由此,这部《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就并非由上海籍作家、作品所营构的区域性、地方性儿童文学史实汇编,而是显示出涵容广泛、兼收并蓄、引领风尚、辐射全国的全局性、开放性、超越性文学特质。其思维视野、内容结构很大程度表征着中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脉络、整体风貌。

据了解,本次出版的《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1949)》还只是规划中的《上海儿童文学史》的上半部。下半部《上海儿童文学史(1949-2025)》目前已经启动,并将于2028年前后正式推出。

届时,涵纳一百五十年上海儿童文学史实,近百万字的《上海儿童文学史(1875-2025)》不仅构建起百年上海儿童文学恢弘、完整的文化形象,而且还将谱就上海儿童文学跨越三个世纪前浪后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宏伟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随申Hi incentive-icons
随申Hi
服务资讯攻略
211600文章数 894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