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仲凯励团队联合外科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越夫团队、超声科主任刘勇团队及超声专家王慧宇、病理科副主任石峰团队等多学科团队,成功救治一例高危心脏淋巴瘤老年患者。该病例的精准诊疗与有效救治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强大攻坚实力和关键支撑作用。
![]()
治疗前患者心脏超声(左图);治疗后患者心脏超声(右图)
罕见重症来袭,病情危重刻不容缓
10月14日,淋巴肿瘤科收治一名老年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脏肿物,高度怀疑淋巴瘤。患者入院时病情已岌岌可危,心脏肿瘤达9cm,左右心房均被肿物压迫,随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事件,救治迫在眉睫。
心脏是罕见肿瘤发生部位,而心脏淋巴瘤在心脏肿瘤中仅占1%左右,且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猛、预后极差的特点,加之患者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衰退、合并症复杂,诊疗难度堪称“医学难题”。
全院会诊聚力,多学科智慧破局
患者此前因心脏肿物在当地医院就诊,因肿物位置特殊、穿刺风险高,始终无法获取病理标本,诊断陷入僵局。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转诊至我院淋巴肿瘤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面对这一罕见危重病例,淋巴肿瘤科迅速启动应急诊疗机制。为精准评估病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邀请心血管内科、超声科、病理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专家骨干共同会诊。
![]()
各学科专家围绕患者心脏肿物特征、全身脏器功能、肿瘤治疗方案及潜在风险展开深度研讨。超声专家王慧宇在患者凝血功能欠佳、肿瘤部位特殊、穿刺风险高的情况下,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心脏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科副主任石峰团队快速高效出具肿物病理诊断结果,为后续治疗明确了关键治疗方向。
精准诊断施策,跨科协作守护生命防线
10月22日,患者被正式确诊为心脏淋巴瘤。此时病情进一步恶化,因肿物压迫心脏,突然出现血压骤降、无尿等危急症状,考虑为梗阻性休克、心衰、急性肾损伤等多脏器功能衰竭,随即转入外科重症医学科。
淋巴肿瘤科与外科重症医学科联合评估认为,唯一治疗希望是在抗休克、心衰等治疗基础上,必要时行ECMO、床旁血滤等生命支持手段,同时快速开展淋巴瘤原发病治疗,患者才可能有一线生机。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治疗方案,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
患者在接受抗休克、抗心衰的同时,启动抗肿瘤治疗,顺利输注部分靶向化疗药物。经过密切监护与精准施治,患者症状逐步改善:尿量部分恢复,血压等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于外科重症医学科住院第3天启动康复治疗。
10月29日,患者转回淋巴肿瘤科病房,在严密监测下完成本周期抗肿瘤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继发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医护团队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平稳度过不良反应阶段。
目前,患者心脏肿瘤明显缩小,多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精神状态显著改善。经过近一个月的全力救治,患者顺利出院。此次救治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制定个性化抗肿瘤治疗方案,辅以充分生命支持与强化护理康复,为患者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
近年来,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肿瘤科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在罕见淋巴瘤诊疗、疑难重症攻坚等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诊疗水平与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此次罕见心脏淋巴瘤患者的成功救治,彰显了淋巴肿瘤科在罕见疑难淋巴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领域的深厚积淀,展现了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的强大合力,再次印证跨学科合作是破解复杂危重病例的“金钥匙”。未来,淋巴肿瘤科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危重疑难病例救治能力,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命希望。
专家出诊信息
淋巴肿瘤科
![]()
![]()
![]()
来源:淋巴肿瘤科 外科重症医学科
作者:孙灿 韩冻 尹学红
荐稿:仲凯励 王越夫 王慧宇 刘勇
排版:李春慧
责编:王占荣 范晓 张洁
![]()
![]()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