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于粤港澳大湾区火热进行,“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主题氛围愈发浓厚,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在广州市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统筹下,红棉应急救援队精准对接“全运保障+残特奥筹备”双重需求,推出“硬核技能+精准科普”专项培训,为赛事筑牢生命安全屏障,用退役军人的担当守护盛会平安。
![]()
![]()
![]()
红棉老兵精准对接赛事保障需求,结合全运会举办期间人流密集的特点,针对心脏骤停、气道梗阻等高频突发状况,制定“理论拆解+情景模拟+分组实操”的科学教学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直击保障痛点。“大家注意,赛场观众聚集,判断意识时要俯身贴耳呼喊,同时快速观察胸廓起伏,3秒内必须完成呼吸判断!”培训现场,老兵队员半蹲示范,每一个教学要点都源自对赛事场景的细致研判,更藏着守护生命的严谨。
“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这组刻在红棉老兵心中的“生死线”,是无数次实战救援的经验结晶。拥有国家五级应急救援员证的老队员王蕾,一边手把手纠正学员手势,一边分享全运会保障注意事项:“赛场每一秒都关乎生命,规范操作才能为医护救援抢出黄金时间。”由持证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用“以老带新、以精带全”的模式,让急救技能真正成为可落地的保障力量。
结合残特奥会筹备的特殊需求,红棉老兵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增设适配特殊群体的急救模块,成为培训的暖心亮点。“残特奥会参赛选手和观众可能存在特殊身体状况,我们反复打磨教学细节,专门优化了辅助器具使用、特殊体位急救等内容,确保学员能应对多样化场景。”队员介绍,11至12月期间,他们带着定制课程走进南沙3个重点商圈、12个社区广场,既服务全运赛事周边群众,也为残特奥筹备储备应急力量,实现双向赋能。
培训现场的细节藏着老兵的专业底色:模拟人胸前的按压痕迹记录着实操强度,AED设备旁整齐摆放着专门编制的“全运应急+残特奥保障”双场景流程图,助教全员佩戴“红棉老兵”标识——他们中既有参与过大型赛事救援的骨干,也有资深红十字急救员。“以前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现在亲手完成整套CPR才懂‘黄金四分钟’多关键。”参与培训的社区老兵拿着急救手册感慨,“当兵时保家卫国,现在为全运护航、为残特奥添力,这技能学的值!”作为“红棉护航”老兵志愿服务品牌的核心力量,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37名正式队员人人身怀绝技:有应急救援证5级的8人,红十字会培训讲师2个,有红十字救护员证的37人。秉持“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宗旨,他们已累计开展应急培训100余场,覆盖群众超1万人次。“我们队员曾在羽毛球馆成功救回昏厥车主,全运会期间更要保持戒备。”王蕾分享的老队员徐大鹏的事迹,让现场学员更懂应急责任的重量,也坚定了为赛事护航的信念。
从全运赛场周边的技能普及,到残特奥筹备的专项培训,红棉老兵用“退役不褪色”的担当,织就一张跨赛事的坚实安全网。正如培训手册扉页所写:“每一次精准按压,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项技能传承,都是对盛会的守护。”值得关注的是,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红棉护航”品牌建设,统筹组织更多红棉老兵专业队伍,深度参与各类重要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下一步,红棉老兵们将依托驿站在全运赛事关键区域及残特奥筹备重点场所设置应急服务点,构建“培训-储备-救援”全链条保障体系,用坚守与专业护航两场盛会及各类重要活动圆满举行。
通讯员:谢鸽丽康永平
供稿单位: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广东社区网·共建湾区美好生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