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赋能
融见未来
——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在沪圆满举办
![]()
11月13日,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正式启幕。本届论坛以“从‘心’阅读·融见未来——阅读,让每个生命同样精彩”为主题,汇聚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教育专家、儿童阅读学者、一线教师、公益人士及特殊儿童家庭代表,共同探索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创新路径。论坛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主办,西南大学绘本阅读研究中心、特殊教育学院、北京启发文化、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等单位联合承办,为期两天的议程涵盖学术分享、实践展示、圆桌研讨等多元形式,为特殊儿童阅读教育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上,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天使知音沙龙”的16位孤独症青少年带来了直抵心灵的艺术表演。五重奏婉转悠扬,舞蹈活力四射,孩子们用旋律打破沉默,用肢体传递热爱,生动诠释了“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精彩”的教育真谛。
![]()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周文全书记从国家政策战略导向出发,强调西南大学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领域的实践担当,呼吁“共筑高质量阅读教育生态”。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以儿童文学家的温情笔触,深情讲述曹鹏先生用音乐滋养孤独症儿童的故事,提出“艺术与阅读是心灵的治愈力量”,呼吁社会重视文学与艺术教育的普适价值。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巴萨拉特·卡齐姆女士高度认可中国首个“特殊儿童阅读书目”的意义和价值。她特别强调读写是基本人权,批判“超级残疾人”的叙事,指出“残疾是社会多样性的自然组成部分”,并分享了全球消除特殊儿童阅读障碍的五大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聚焦国际早期阅读思潮,通过解析几项国际干预项目,为特殊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提供了科学适配的实践路径。
![]()
![]()
13日下午的实践环节聚焦“理论落地”与“本土创新”,呈现多项可复制的教育方案: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教授以《搬过来,搬过去》等经典绘本为例,邀请嘉宾以身体为积木,现场进行建构空间,展示“阅读输入—空间操作—能力输出”的闭环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张义宾副研究员提出从“补偿性融合”到“共同体融合”的转向,分享集群阅读在融合教育中的创新实践。绘本阅读研究专家孙莉莉老师以亲身经历为切入,打开了“绘本与社会情感学习”的全新视角,更有助于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孩子,延伸认知边界,窥见更广阔图景。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丁淑燕校长从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融合教育视角,提供了家校协同的落地方案。圆桌研讨环节,嘉宾围绕“融合教育与阅读教育的双向赋能”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政策-学术-实践-社会”四维联动的阅读教育生态。
![]()
![]()
![]()
作为主办方,西南大学长期深耕特殊儿童阅读教育,2024年领衔发布中国首个“特殊儿童阅读书目”,为0-18岁不同障碍类型儿童提供科学指引。本届论坛延续前三届初心,融合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形成多元协作格局,并获上海国际童书展、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等机构支持。11月14日,论坛以全国示范课、说播课形式探索前沿趋势,共同聚焦阅读教育研究新方向,打造儿童阅读生态圈,真正实现“融见未来”的美好愿景。
![]()
![]()
此次论坛不仅搭建了跨领域交流平台,更凝聚了全社会对特殊儿童阅读权益的关注,为推动教育公平与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