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蒙牛与伊利的差距,还在扩大!

0
分享至


今年上半年,伊利营收为蒙牛的1.5倍,高出近204亿元;净利润为蒙牛的3.5倍,多赚约52亿元。

作者 | 资市分子

乳业双巨头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当“老二”蒙牛的市值仅相当于伊利的三分之一,营收差距扩大至超200亿元时,蒙牛旗下高端奶粉“一米八八”又因涉嫌夸大宣传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已然浮现。在蒙牛液态奶基本盘动摇、三大新业务增长乏力、渠道商出逃的多重夹击下,这位昔日的乳业巨头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新总裁高飞能带领蒙牛再次高飞吗?

01

“一米八八”遭打假

11月1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蒙牛“一米八八”儿童奶粉陷入宣传争议。有消费者反映,该品牌主播在直播间暗示饮用其奶粉能让孩子长高,甚至声称可“助力孩子成长的30%”。当被问及依据时,主播手持“证据牌”回应:“我们是有对照组的,有做实验”。


(直播间内产品介绍页面,“资市会”截图)

支撑这一宣传的是产品页面展示的《“儿童配方奶粉对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的改善作用”项目结题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于2024年3月发布,蒙牛作为合作方参与其中。

报告显示“持续食用儿童成长配方奶粉60天,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身高差距约30%”,这一数据成为直播间宣传的核心依据。

然而,这一关键表述近日遭到合作机构打假。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明确表示,虽然该研究确实与蒙牛合作,但“论文和报告中均没有广告中的‘身高差距30%’等数据表述”。这直接动摇了蒙牛宣传主张的科学基础。

进一步审视其功效依据发现,产品宣传所依赖的实为动物实验数据。据其材料显示,动物实验中持续食用28天身长增长提高14.9%;持续食用84天骨骼强度提升8.7%、骨矿量提高14.9%。

专家指出,动物与人类在生长模式、代谢速度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将动物实验效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违背科学逻辑。儿童身高受遗传、睡眠、运动、营养等多重因素影响,单一食品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直播间内产品介绍页面,“资市会”截图)

更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表示,商家诱导其下单。


(黑猫投诉平台,“资市会”截图)

这款于2023年8月推出的高端奶粉,以CBP(初乳碱性蛋白)为核心卖点,宣称通过“骨力三合一”技术实现“领钙入骨”。

“资市会”了解到,CBP提取自牛初乳,而牛初乳仅指母牛分娩后7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其产量相比常规牛奶是有限的。含CBP成分的儿童奶粉在市场上并非蒙牛独有,伊利QQ星榛高、飞鹤星飞帆聚高星等20多个品牌均宣称含有该成分。

尽管成分非独家,但定价却显著高于同行。京东平台上,蒙牛“一米八八”以每100克76.0元的单价高居榜首,单价达到伊利QQ星的1.98倍,是飞鹤星飞帆的3.92倍。具体看,蒙牛“一米八八”300克装售价227.92元,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还显著高于合生元大满贯1.65倍,比珍纽倍羊脾肽高出18.4%。


(含有CBP的奶粉售价,价格源于京东,统计与制图:“资市会”)

02

与伊利拉开差距

作为乳业双强,“老二”蒙牛主要指标基本已全面落后于“老大哥”伊利股份,且在多个核心指标上差距显著。

市值上,蒙牛仅相当于伊利的1/3。截至2025年11月14日,伊利股份市值1793亿元,蒙牛市值为580亿元左右。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伊利总资产1495亿元,蒙牛998亿元;净资产方面,伊利573亿元,蒙牛480亿元,伊利在资产实力上同样占据优势。

营收和盈利能力的差距同样显著。

近五年来,伊利营收常年维持在1200亿元上下,蒙牛则在900亿元左右徘徊;伊利净利润多在80亿元至105亿元之间,蒙牛则多在50亿元上下,二者相去甚远。

2024年,伊利营收1157.8亿元,蒙牛为886.75亿元,伊利高出蒙牛约270亿元;伊利净利润84.53亿元,蒙牛因大额计提减值,骤降至1.05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差距进一步扩大。伊利实现营收619.33亿元,净利润72亿元;蒙牛营收415.67亿元,净利润20.46亿元。伊利营收为蒙牛的1.5倍,高出近204亿元;净利润则为蒙牛的3.5倍,多赚约52亿元。

更需注意的是,蒙牛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0.09%和6.95%,连续出现负增长。


蒙牛为何落后如此明显?背后发生了什么?

目前,蒙牛业务主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四大板块。液态奶常年贡献约80%的营收,然而,这一基本盘正面临内外多重挑战。


市场层面,乳制品市场已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厮杀”。蒙牛与伊利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产品、渠道到营销,每一寸市场的争夺都代价高昂,频繁的价格战不断侵蚀双方的营收和利润。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多元化,其“胃”和“心”被植物饮品、茶饮等替代品分流,进一步挤压了传统液态奶的市场空间。

产业层面,近几年上游原奶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行,中游乳企库存积压,下游需求却显疲软,形成全产业链的“负反馈”循环。

这一背景下,蒙牛的液态奶产品体系出现全线承压的迹象。

其产品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塔尖是以特仑苏为代表的高端产品,负责树立品牌形象并驱动利润;

塔腰是以纯甄、冠益乳为代表的常/低温酸奶和功能型产品,旨在巩固市场份额、稳定增长;

塔基则是以基础白奶和乳饮料为代表的大众产品,覆盖最广泛消费人群,保障渠道渗透与营收基础。


(制图:“资市会”)

从塔基到塔尖,蒙牛均出现增长势微的局面。

代表产品方面,伊利目前手握伊利纯牛奶、安慕希和金典三大“百亿级单品”,此外还有11个销售额超十亿的爆款产品。蒙牛则以特仑苏和纯甄两大百亿单品与之抗衡,产品矩阵的丰富度与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

即便高端标杆产品特仑苏也未能幸免于价格压力。2025年8月,特仑苏沙漠·有机奶零售价从118元/箱降至99元/箱,降幅达16%。此前在5月,特仑苏已对多款经典产品下调进货价,终端售价随之下降10-11元。价格体系的松动,反映高端品牌溢价正受到挑战。

伊利的主营业务由液态奶、奶粉和冷饮三大板块构成。2024年三者营收占比分别为64.78%、25.63%和7.53%。尽管液态奶同样是伊利营收主力,但占比低于蒙牛,

2025年上半年,伊利的液态奶收入同比微降2.1%至361.3亿元,但奶粉业务营收大增14.26%至165.78亿元,冷饮业务也录得双位数增长。奶粉和冷饮两大业务充当了“增长引擎”,对冲了核心板块下滑的冲击。

相比之下,蒙牛2025年上半年液态奶收入下滑超10%至321.9亿元,占比降至77.4%。核心板块“此消”,新兴业务却未能“彼长”,两者共同导致了其当前的结构性困境。

03

战略抉择失误

2016年9月,卢敏放上任蒙牛总裁后,开启了一系列收购与品类拓展,从原本强势的常温奶向更广泛的乳制品领域进发,先后将雅士利、妙可蓝多、圣牧、贝拉米等品牌纳入麾下,形成另外三大业务——奶粉、冰淇淋与奶酪。

然而,这些布局并未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反而在多个业务线暴露出经营压力。

奶粉业务首当其冲,这是蒙牛与伊利营收拉开差距的核心原因。

2025年上半年,蒙牛奶粉业务收入仅为16.8亿元,伊利奶粉营收高达165.8亿元,规模接近蒙牛的十倍。这一巨大差距背后,是蒙牛战略抉择上的一大失误。

此前,蒙牛的奶粉业务曾高度依赖旗下品牌君乐宝。2010年,蒙牛以4.692亿元收购君乐宝51%股权,成其最大股东。

2014年,君乐宝正式进入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凭借扎实的产品力与高性价比优势,营收一路高涨。2017年—2021年其营收分别约102亿元、130亿元、163亿元、144.69亿元和203亿元,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营收规模从百亿跨越至两百亿,年复合增长率将近20%。

当下,君乐宝正谋求A股上市。

然而,在君乐宝发展势头正盛之际,蒙牛于2019年作出战略调整,以超过40亿元的价格将君乐宝的股份全部卖了。蒙牛解释,欲将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及高端乳制品品牌。

同时,蒙牛将目光转向海外,于2019年9月以约71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婴幼奶粉品牌贝拉米,展现出通过高端化与国际化路径重塑奶粉业务的决心。

然而,此次海外收购却成了拖累。收购前的2018年,贝拉米营收3.29亿澳元,同比增长37%,税后净利润4280万澳元。收购后的2019年,其营收同比下滑19%至2.6亿澳元,税后净利润也大幅降至2170万澳元,近乎腰斩。

2021年、2022年,蒙牛对贝拉米分别计提商誉减值6.2亿元、7.42亿元。2024年,对贝拉米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合计达约46.45亿元,考虑税项影响后,对业绩的实际影响接近40亿元,使得去年蒙牛净利润仅刚超1亿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蒙牛商誉还高达76.73亿元。

除奶粉业务外,蒙牛在上游牧场业务同样面临挑战。

乳业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说,蒙牛自2013年起便积极向上游拓展,先后控股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富源牧业等规模化牧场,并在宁夏、甘肃等多地自建奶源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产业集群。

然而,行业景气度下行之际,这些曾被视为核心资产的牧场正成为业绩负担。2025年上半年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分别亏损9.13亿元、0.48亿元,大幅拖累蒙牛业绩。

现代牧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之一,蒙牛持股约56.36%,2025年上半年为优化产能淘汰低效牛只。

2025年10月30日,现代牧业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圣牧的战略性控股,试图通过整合提升在特色奶源方面的协同能力。合并后畜牧群规模将超61万头,特色奶产量占比预计从8%提升至20%以上。这一举措能否真正缓解牧业板块的盈利压力,仍有待观察。

此外,冰淇淋与奶酪两项新业务,虽被视作潜在增长点,但难以扭转大局。

2025年上半年,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15.0%;奶酪业务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2.3%。两者收入合计约62.5亿元,总营收占比不足15%。

2020年起,蒙牛分步投资妙可蓝多(600882.SH),累计出资约40亿元,目前持股36.51%,为第一大股东。2024年,蒙牛将旗下奶酪业务全部注入妙可蓝多。

尽管妙可蓝多在国内奶酪市场占有率超35%,但对蒙牛整体业绩的贡献仍有限。2025年前三季度,妙可蓝多营收39.57亿元,归母净利为1.76亿元。

另值得关注的是,妙可蓝多财务情况并不乐观。截至前三季度末,公司货币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1.70亿元,同期负债38.43亿元,有息负债达26.61亿元,有息负债率69.23%,速动比率已经低于1。

其四,在国际化业务层面,蒙牛虽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

2024年蒙牛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即以主体业务为核心,依靠创新业务与国际化业务作为两翼协同发展。海外营收从2019年的7.11亿元涨至2024年的47.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0.9%提至5.32%。


(蒙牛海外营收,图源:choice)

东南亚是蒙牛海外业务的亮点:旗下艾雪(Aice)冰淇淋在印尼位居销量榜首,并覆盖多个周边国家,2024年销售额预计达30亿元;贝拉米有机奶粉在越南高端市场初步打开局面。

这些市场份额的背后是高昂的代价。在印尼,艾雪依靠低价策略维持竞争力,产品定价普遍低于本土品牌,叠加持续的渠道投入,利润空间被挤压。

在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业务则尚处培育期,短期难见回报。

与国际同行相比,蒙牛海外业务仍以出口为主导,缺乏本地化生产基地,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持续削弱其盈利能力,使得国际化之路“叫好不叫座”。

04

新总裁高飞的考验

在当前乳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蒙牛的渠道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

有报道指出,自2024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出现蒙牛经销商批量退出的情况,部分区域甚至因代理权无人接手出现渠道真空。其中,哈尔滨、周口等地相继发生经销商因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断裂选择“卷款跑路”的事件,涉及金额达数百万元,渠道稳定性受到冲击。

经销商在乳业生态中承担着重要的“蓄水池”功能。无论伊利还是蒙牛,都普遍采用经销商预付款模式。企业制定年度经营目标,经销商则根据任务量预付货款并完成提货。

“资市会”在财报中未查到蒙牛单独披露合同负债金额,但行业整体趋势已反映出渠道信心的普遍回落。

据“资市会”统计,截至2024年末,19家A股上市乳企的合同负债(即预收经销商货款)总额为149.64亿元,9个月后这一数字降至74亿元,整体缩水50%。龙头企业的下滑尤为显著:伊利股份2025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较年初减少近69亿元,近乎腰斩。

经销商的减少势必带来销售费用的降低。2023年、2024年,前述19家乳企销售费用分别为251.92亿元、230.93亿元,2024年减少约21亿元,同比下降约8%。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16.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7亿元,同比减少8.4%。

伴随渠道收缩的是日趋紧张的资金状况。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蒙牛资产负债率为51.88%,账面货币资金156.49亿元,但同期一年内需偿还的银行贷款近180亿元,长期贷款还有11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2024年3月蒙牛“换帅”,执掌蒙牛近8年的卢敏放卸任总裁,原高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高飞接任。

在高飞的带领下,蒙牛正在进行“渠道重构、品牌重塑、战略聚焦”三大方向的改革。

从当前可观察到的结果看,蒙牛一方面持续削减开支,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约10亿元;另一方面推进组织精简,员工总数从4.1万人进一步压缩至3.88万人。

资产处置也在同步进行。2025年8月,蒙牛以2.82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将其子公司雅士利国际旗下的新西兰奶粉工厂出售给新西兰乳企a2公司,以优化资产结构、回笼资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958年蒋介石最后一次见张学良,说道:西安的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1958年蒋介石最后一次见张学良,说道:西安的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浩渺青史
2025-11-17 16:56:03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博览历史
2025-11-15 21:44:54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慢慢消失?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慢慢消失?

毒sir财经
2025-11-16 23:04:57
以色列一位学者预言: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以色列一位学者预言: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文史微鉴
2025-11-17 14:29:30
"万人痛批"宋佳拿影后!成龙,这就是为啥我们不愿去电影院的答案

"万人痛批"宋佳拿影后!成龙,这就是为啥我们不愿去电影院的答案

往史过眼云烟
2025-11-17 21:36:25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桑启红原
2025-11-15 16:03:29
意大利惨败国米无辜躺枪: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

意大利惨败国米无辜躺枪: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

狗哥是一名内拉
2025-11-17 14:43:51
视频丨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视频丨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7 16:35:15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熙熙说教
2025-11-16 18:59:41
霍启仁大婚!霍震霆、朱玲玲出席两人关系融洽,新娘子父母气质好

霍启仁大婚!霍震霆、朱玲玲出席两人关系融洽,新娘子父母气质好

娱乐团长
2025-11-17 16:07:52
美军担心事发生,全球首款无人机航母076完成海试,攻击21将上舰

美军担心事发生,全球首款无人机航母076完成海试,攻击21将上舰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17 23:52:58
初中生开窍的规律,还挺准的!

初中生开窍的规律,还挺准的!

好爸育儿
2025-11-17 09:25:09
段永平,大幅度加仓!

段永平,大幅度加仓!

证券之星
2025-11-17 14:43:15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新京报
2025-11-18 00:00:45
浙江巡抚午睡后,与通房丫头一次偶然之欢,诞下名震民国的谭延闿

浙江巡抚午睡后,与通房丫头一次偶然之欢,诞下名震民国的谭延闿

历来纵横
2025-11-10 22:15:14
是时候说出真相!抗美援朝有五个冷知识很少提及,超乎我们的想象

是时候说出真相!抗美援朝有五个冷知识很少提及,超乎我们的想象

阿光的技巧课堂
2025-11-11 19:56:12
神舟二十二号发射禁航发布!神22飞天倒计时,中国空间站已变轨!

神舟二十二号发射禁航发布!神22飞天倒计时,中国空间站已变轨!

火星一号
2025-11-17 22:30:23
外交部再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外交部再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界面新闻
2025-11-17 15:27:48
日本试探台海底线,背后必是美国授意,中方一旦示弱,后患恐无穷

日本试探台海底线,背后必是美国授意,中方一旦示弱,后患恐无穷

临云史策
2025-11-17 23:24:04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字母榜
2025-11-17 16:09:01
2025-11-18 00:35:00
资市会
资市会
财商与资本,科技与狠活,消费与情绪。
45文章数 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汉语桥”选手们接力演唱周深《小美满》, 一起倾听中文之美 #世界中文大会

旅游要闻

三亚发布“四张清单” 全场景守护旅游旺季玩海安全

数码要闻

苹果基本放弃 Mac Pro!Mac Studio 坐稳专业桌面未来核心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