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在大多数人的餐桌上,有那么几样“美食”,吃起来美滋滋,甚至觉得离不开。但你知道吗?很多肾内科医生其实对这些东西敬而远之。不是他们嘴刁,而是因为肾脏真的承受不起。人的肾脏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每天起早贪黑帮你“清理垃圾”,如果真把它累坏了,代价可不是换个零件那么简单。
身边不少人都喜欢吃腌制食品,尤其是早餐来份咸菜,晚饭配点咸鱼,感觉没这些就少点味道。可是,腌制品的盐分含量往往高得惊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但普通一小碟咸菜,盐分就可能超标。高盐饮食增加肾脏负担,长期这样,肾小球就容易“罢工”,高血压也可能悄悄找上门。
![]()
说到高盐,方便面绝对榜上有名。一包方便面里头,光是调料包里的钠含量可能就超过2000毫克。对于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这种量简直是“灾难”。而且,方便面里的磷添加剂也不少。长期摄入过多磷,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血磷升高。这不是吓唬谁,有肾病的人都懂,控制盐和磷有多重要。
有些人觉得“我不吃咸菜、方便面,我爱喝饮料总行了吧”。其实这事更得小心。含糖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除了糖分高,很多还加了磷酸盐作调味剂。喝得多了,肾脏要帮你代谢这些额外的磷和糖,压力山大。过量糖分摄入还可能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而糖尿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人还喜欢点“重口味”的小烧烤。别看烧烤吃得爽,烧烤过程中容易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可能对肾脏有慢性损伤作用。再加上烤肉、烤肠本身盐分、脂肪含量都不低,吃多了对肾脏绝对不是好事。烧烤摊上的烤肠、烤肋排,配上冰啤酒,肾脏受的累,只有它自己知道。
![]()
说到高嘌呤食物,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海鲜。其实像动物内脏、啤酒、部分贝类,嘌呤都很高。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不仅伤关节,对肾脏也有影响。长期高尿酸会让肾脏沉积结晶,诱发肾结石,甚至发展为肾功能损伤。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里反复提醒,高尿酸不是小事,控制饮食是关键。
再来说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隐形杀手”——含铝食品添加剂。油条、部分膨化食品、糕点等里头,可能会有明矾等含铝添加剂。长期摄入过多铝,对肾脏代谢功能是一种考验,尤其是肾功能本来就不好的人群。虽然国家标准对食品中铝的含量有严格限制,但生活中难免有个别超标,肾脏的负担就更大了。
不少人以为喝点补品、保健汤,能对肾脏好。其实部分中草药、补品里含有马兜铃酸、重金属等成分,对肾脏的毒性很强。中药导致的肾损伤在我国并不少见。特别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保健品,成分复杂,长期服用,肾脏受损的风险绝对不低。肾内科医生通常对这类“补品”是能躲就躲。
![]()
每个人都知道喝水重要,但乱喝水也会出事。比如有些饮用水矿物质含量过高,比如高钙、高钠水,对肾脏代谢负担很大。肾结石、肾功能不好的人群,最好选择普通白开水。各种打着“健康”旗号的矿泉水、离子水,喝之前真得看清成分表。
平时聚餐喜欢来点火锅、麻辣烫,大家都觉得热闹。其实这些高盐、高脂、高嘌呤的“组合拳”,对肾脏来说,简直就是“极限挑战”。火锅底料、蘸料、各种肉丸、海鲜拼盘,盐分、脂肪、嘌呤统统超标。肾内科医生面对这样的菜品,心里都默默打鼓。
有个误区不少人容易中招:过量补蛋白质。很多人觉得吃蛋白粉、牛肉、羊肉有益健康,但实际上,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健康人群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60-80克左右就够了。如果肾功能减弱,这个数字还要更低。补充蛋白质不能靠“猛吃”,要有度。
![]()
有人说“我没肾病,怕啥”。其实早期肾损伤没啥症状,等到发现,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肾脏不像心脏,会疼会闹;它坏起来,真是“悄无声息”。高盐、高脂、高嘌呤饮食,都会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隐形推手。不只是肾病患者,健康人也得多留心。
想要给肾脏减负,其实很简单。饮食要清淡,盐分控制,少吃腌制、烧烤、加工食品。饮料能不喝就不喝,尤其是含糖、含磷的种类。高蛋白食物适量,动物内脏、海鲜别贪多。如果实在嘴馋,偶尔解解馋可以,但千万不能顿顿无节制。
肾脏喜欢的其实是最简单的东西:清水、蔬菜、新鲜水果、适量主食。这些都能给肾脏减压。别以为贵的才好,花里胡哨的保健品、补品,大多对肾脏没啥益处,反而可能添麻烦。日常多关注体检,关注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有问题早发现早管理。
![]()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挑战之一。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接近10.8%。而这些“伤肾元凶”,其实都藏在日常饮食中。远离高盐、高脂肪、高嘌呤、添加剂重的美食,才是真的爱惜肾脏。
肾内科医生为什么不碰这些“美食”?不是他们不爱吃,而是他们更明白肾脏的脆弱。肾脏坏了,恢复难度极大,预防才是最省心、最省钱、最靠谱的办法。大家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不妨也为肾脏想一想:它到底能不能扛得住这一口?
想要肾脏健康,靠的是每天一点点的坚持。别等身体出状况再后悔,健康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护肾神技”。最后,给肾脏减负,不是医生的事,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2):101-150.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肾脏病防治核心信息.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276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