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了解更多中小学校园安全科普基地设计方案,请致电北京盛世民安。
中小学校园安全科普基地是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平台,通过沉浸式场景、互动式体验与趣味化课程,系统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构建校园安全防控的实践阵地。以下从功能定位、核心模块、运行模式及实践价值四方面展开介绍:
![]()
![]()
![]()
一、功能定位:校园安全的“启蒙-实践-传播”枢纽
安全启蒙:通过趣味化场景与互动体验,向小学生普及消防、交通、防溺水、防踩踏、防欺凌等基础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例如,中卫市第六小学消防科普体验馆通过真实火灾案例(如北京大兴“11·18”火灾事故)警示学生,强化安全认知。
技能实践:设置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交通事故等场景,训练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报警、灭火、逃生、自救互救等技能。如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的模拟逃生现场,让学生体验地震时的避险方法。
文化传播:通过案例展示、互动游戏、安全承诺等环节,推动“小手拉大手”安全文化传播。例如,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交通标识消消乐”游戏,让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安全学习。
二、核心模块:覆盖全场景安全教育需求
自然灾害应对
地震模拟平台:通过震动座椅与热成像技术,模拟不同震级场景,教授室内外避震方法及逃生路线选择。
台风体验装置:结合3D投影与风效系统,还原台风登陆环境,教授防风防雨措施。
洪水逃生场景:设置模拟河道与救援艇,训练学生自救与互救能力。
消防安全教育
模拟教室火灾逃生:通过烟雾系统与热成像技术营造真实火灾氛围,教授灭火器、灭火毯、消火栓等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虚拟灭火体验:利用传感器模拟固体、液体、电气火灾,学生选择对应灭火器进行虚拟灭火,AI语音识别系统实时纠正操作。
校园安全专项
防踩踏演练:设置模拟人群拥挤场景,教授“保护头部、贴墙慢行”等技巧。
防欺凌互动体验:通过情景剧表演或VR技术,让学生体验欺凌与被欺凌角色,学习应对方法。
模拟地铁车厢:还原地铁火灾、停电等紧急情况,教授应急照明、报警装置及疏散引导标志的使用。
交通安全实践
模拟红绿灯过马路:设置小交警角色体验、安全骑行体验等场景,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VR电梯故障逃生:模拟电梯坠落、卡层等故障,教授学生正确应对方法。
急救技能培训
心肺复苏(CPR)训练:配备CPR模拟人,实时监测按压深度、频率等指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操作。
高层缓降体验:设置模拟建筑,学生在专业指导下使用缓降器逃生,学习安全绳结打法与下降姿势。
三、运行模式:多方协同,开放共享
政府支持:申请消防专项资金,联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企业消防演练”等活动。
学校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将基地体验纳入社会实践学分。例如,滨州学院基地每年接待学生超6000人次,占比超80%。
:与保险公司、消防设备厂商合作,推出“安全体验+保险优惠”“设备试用+教育推广”等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线上线下融合
:通过实体场馆的沉浸式场景与实操训练,确保技能掌握实效性。
线上拓展:开发VR虚拟展厅、线上知识竞赛、短视频科普等内容,扩大覆盖范围。例如,南川区基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个性化消防安全内容,针对儿童加强火灾隐患游戏化教育。
四、实践价值: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升级
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模拟逃生与急救现场,提高师生应急能力,减少事故伤害。
实战化演练:使学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凤凰培英文武实验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光明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七大主题区域体验,掌握实用安全技能。
公益属性与开放模式:让安全教育触手可及。例如,中卫市第六小学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不仅服务本校学生,还接待外来人员参观,成为社区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