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强化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栏目展播第三批优秀案例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
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水库
惠泽荆门等三地的漳河水库,是沿岸群众特别是荆门人民的重要饮用水源,是荆门市的母亲河。
突出问题
曾经为了发展经济,漳河水库周边各类工矿企业无序扩张,餐馆遍地,筑坝拦汊、网箱养殖十分常见。此外,漳河水库还面临农业面源、生活垃圾和旅游船舶等污染威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矛盾十分突出。
![]()
漳河湖面清理前
![]()
漳河湖面清理后
主要做法
荆门市从党委、政府到各职能部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切实做好“立”“建”“管”“治”“防”“补”六字文章,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坚决“立”。出台《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荆门市漳河水库保护与利用开发总体规划》《荆门市漳河水源环境保护规定》《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保护的决定》等十余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漳河保护立下规矩。
二是着力“建”。在湖北省率先设立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做实两套专班,选聘60名专管员,将漳河水库全流域90个核心村支部书记(主任)聘为义务监督员,弥补漳河水库基层环境监管末端缺位。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建立漳河水库荆(门)襄(阳)宜(昌)三地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生态保护问题。
三是全面“管”。开展漳河水库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依法政策性关停辖区12家煤矿、19家煤场、5家沙场,关停饮用水源保护区内14家农庄(民宿)。依法关停禁养区内57家畜禽养殖场。彻底拆除漳河水库444口养殖网箱、75处筑坝拦汊。2023年,荆门市组织多部门清理整治漳河库区14处非法船坞平台,一举解决了多年来未处理的“顽疾”。
四是彻底“治”。大力实施漳河库区管网工程,改造并建成污水收集管网65公里。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短板。将漳河水库申报为良好湖泊试点,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爱飞客湿地、漳河机场核心区等生态修复工程。投资2400万元,建成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缓冲带。
五是强力“防”。设立以保护整个水系为目标的水源数据监管中心,在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建成漳河水质自动监测站。
六是大力“补”。自2021年起,每年安排资金450万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并实行将生态补偿资金直补到村(社区)新模式,获财政部肯定。
![]()
漳河筑坝拦汊整治前
![]()
漳河筑坝拦汊整治后
治理成效
一是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2016年以来,漳河水库年均水质达到Ⅰ类,连续多年出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及“飞羽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一库清水”还成为蓝喉蜂虎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家园。
二是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漳河库区的漳河蜜橘、蜂糖李、果冻橙、清水虾等特色农产品打上了“生态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俏销省内外,助推库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三是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漳河风景区系4A级景区,被誉为湖北的“小马尔代夫”,常年游客如织。荆门以举办爱飞客飞行大会、漳河环库自行车赛等带动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将漳河打造成“两山”理念的创新实践基地。
![]()
库心群岛“荆门马尔代夫”
经验启示
荆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立规矩、强投入、建机制,探索建立了以流域为重点的执法队伍和多支管护力量,创新实现生态补偿直补到户,助推了绿色生态发展全域推进,可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编辑 | 李夏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