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核心城区,凤凰街道与永丰街道如同一对由传说与古塔共同托起的双生地名:一个因凤凰栖落的祥瑞叙事而名,将神话想象植入现代城市肌理;另一个则借唐代古塔的千年遗存立号,以实物见证锚定历史纵深。它们的命名,一个飘逸于云端,一个扎根于大地——一虚一实,一灵一物,共同构成巨野县城“神迹可感、古迹可触”的双重文化标识。
![]()
凤凰街道:一只神鸟飞入街巷
凤凰街道之名,并非源于姓氏、方位或行政沿革,而是对一片土地古老祥瑞记忆的当代激活。其核心在于“栖凤之地”这一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凤凰自天而降,盘旋于巨野城西,择高地而栖,百鸟来朝,祥云缭绕。自此,此地被视为“凤脉所钟”,虽无碑可考,却深植民心。
2010年,巨野镇撤镇设街,决策者未沿用“城关”“中心”等常规命名,而是从地方传说中提取“凤凰”意象,设立“凤凰街道”。此举绝非随意附会,而是一次有意识的文化赋形:
凤凰,乃中华祥瑞之首,象征太平、高贵与重生;
巨野地处古大野泽腹地,《史记》载“蚩尤败于涿鹿,身首异处,葬肩髀于巨野”,本为神话频发之地;
以“凤凰”命名新区,既呼应地域神秘气质,又寄托城市腾飞之愿。
从1958年“城关公社”到1983年“巨野镇”,再到2010年“凤凰街道”,名称的跃迁,标志着巨野从“行政中心”向“文化地标”的身份升级。今日“凤凰街道”四字,表面是行政区划,内里却是一只在传说中盘旋千年的神鸟——它不筑巢于树,而栖居于街巷之间,成为市民日常行走中的精神图腾。
![]()
永丰街道:一座唐塔撑起千年地名
永丰街道之名,则源于一座真实矗立的唐代佛塔——永丰塔。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实成于北宋初年(学界多认为其基址可溯至唐),为八角五级楼阁式砖塔,高逾三十米,巍然屹立于巨野老城中心,是鲁西南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之一。
“永丰”二字,原为塔名,取“国祚永续、五谷丰登”之意,兼具宗教祈福与民生愿景。2010年巨野镇拆分时,东侧片区因永丰塔坐落其境,遂命名为“永丰街道”。这一命名,是典型的“古建定名、以塔领区”模式:
塔为实体,可触可感;
名为传承,跨越千年;
街道因塔得名,亦因塔获得历史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巨野自西汉设县,五代为济州治所,城址延续两千余年未移,而永丰塔恰位于古城核心。因此,“永丰街道”不仅是地理单元,更是历史层积的切片——脚下是汉代夯土,眼前是唐宋砖塔,身边是现代楼宇。三重时空在此叠合,而“永丰”二字,成为贯通古今的命名密钥。
![]()
结语:凤凰与永丰——一座古城的灵与骨
凤凰街道与永丰街道,一者为“凤凰”,一者为“永丰”,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名生成哲学:
凤凰街道是“神话建构型”:以民间传说为蓝本,通过文化想象赋予现代空间以神圣性与诗意,体现城市对精神象征的主动塑造;
永丰街道是“实物锚定型:以唐代古塔为坐标,通过历史遗存确立区域身份,体现城市对物质遗产的敬畏与依托。
两者并立,恰如巨野古城的灵与骨:凤凰街道承载着人们对祥瑞、腾飞与未来的集体想象,永丰街道则守护着砖石、塔影与时间的真实重量。从凤凰的羽翼到永丰塔的飞檐,这两个街道的名称,如同两枚不同的文明印记——一枚由传说铸就,一枚由砖石镌刻——在每一声“凤凰”“永丰”的官方通报中,都藏着一段关于信仰、记忆与命名的深沉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