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维”赋能红领巾成长

0
分享至

编者按 团淮北市委精心构建“铸魂·赋能·实践”三维体系,让红色基因、科学精神与文明素养在少年儿童心中深深扎根。从红领巾讲解员坚定的目光,到少年科学院中迸发的惊叹,再到劳模宣讲带来的心灵触动,展现了如何将政治启蒙、创新引领与社会责任融入育人全过程,奏响了一曲“红领巾”茁壮成长的昂扬乐章。

肃立于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红领巾讲解员目光灼灼,声音清亮而坚定。每当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面对前来参观的师生和市民,她总能用生动的讲述,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娓娓道来。“能成为讲解员,我感觉很自豪,每一次讲述,都让我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分享感悟时,她真挚地说。

少先队员朴素的心声也是淮北市少先队工作初心的生动写照:让思政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生根发芽。近年来,团淮北市委自觉担当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以“政治启蒙、创新引领、社会责任”为三大支柱,系统构建起“三颗种子”的少先队育人工作新格局,全力护航全市少年儿童在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中稳步前行。

少先队员为先烈碑文描红

红色教育从“纸面”走向“心间”

“牺牲与奉献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信仰带给他们超越死亡的力量。”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暨省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杨萍对正在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的少先队员说道。淮北市将“行走的思政课”开设在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红色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更将“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站点建在革命旧址。

安徽省杨萍“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红色工作站依托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设立,在一县三区其他6所烈士陵园,设立“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红色工作室,开展“我是红色宣讲员”“为先烈碑文描红”“给英雄事迹上色”等活动,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少先队员们屏息聆听团员青年代表讲述淮海战役的红色故事,当听到“小推车推出胜利”的军民鱼水情时,六年级的张同学在心愿手册上郑重写下:“要做传递红色基因的小火种。”

今年暑假,团淮北市委、市少工委举办“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少年军校红领巾训练营,50名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在重走长征路环节,小营员们推上独轮车,挑起小扁担,当经历千难万险胜利会师的那一刻,他们欢呼起来,“战争让太多人牺牲了,只有祖国强大起来,历史才不会重演!”近年来,淮北市共建立3所少年军校,邀请老兵担任特聘教导员,通过战术训练、思维启蒙等六大模块打造沉浸式体验教育,用“大手牵小手”的模式培养“红色小战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少先队建队纪念日等关键节点,全市少先队组织统一开展“老兵英雄进校园”“观看九三阅兵仪式”“党、团、队一体化祭英烈”等活动。同时,“红领巾爱阅读”与“少年军校”相结合,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立志,传承革命精神,筑牢成长根基。一系列扎实举措,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成长中最鲜亮的精神底色。

政治启蒙是少先队工作的灵魂所系,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市委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机制优势,深耕本地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从“纸面”走向“心间”,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科普实践搭起创新阶梯

“原来心脏真的有拳头这么大”“脊椎骨是一节一节连起来的”......团市委、市少工委组织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少先队员走进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展了“探索生命,筑梦科学”科普实践体验活动。馆内丰富的人体器官标本、详实的胚胎发育模型以及完整的人体骨骼系统等,深深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力。惊叹之余,队员们认真观察、详细记录。

“少年科学院”是淮北市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系统打造的多元化科创育人平台,定期组织科学考察、校外实践和前沿科普活动,提供专业科创实践机会,在活动中培养科学兴趣,为青少年提供系统化、高层次的实践机会。

点燃少年儿童探索未知、创新创造的科学热情,培育创新报国的科技种子,团市委着力构建多元共育的科创体系,在深化科创活动内涵的同时,积极拓宽覆盖面。

依托“青联希望小屋”,“科技小课堂”和科学书籍被送入偏远地区,通过趣味实验和互动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亲手触摸科学,埋下创造的种子。“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中,科研一线的青年才俊与少先队员们面对面,分享其探索历程与心路故事,让“科学家精神”引领队员们成长。在成果展示方面,“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中小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等科创赛事,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同时,团市委发挥“语润新芽”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广泛普及实用科学知识,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科学素养。通过这套“播种-灌溉-开花”的科创培育链条,有效培养少年儿童创新报国的能力与志向。

用实践行动涵养品德底色

周一清晨,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升旗仪式上迎来一位特殊的嘉宾。来自淮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三大队的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省劳模王会知在国旗下为学生们带来一场“聆听榜样故事 信念伴我成长”的主题分享。

据介绍,团市委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团”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近距离交流中,感受敬业奉献的劳模精神,树立起鲜活的价值标杆。王会知分享了她从法医岗位起步,成长为刑侦骨干的感悟与经历,用从细节入手抽丝剥茧破解案件的故事与学生们分享“案件不破,脚步不止”的信念。学生王子珺对记者说:“王警官告诉我们,穿上警服就得扛起责任,工作中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功,我想学习也是一样的。”

从红色熔炉汲取精神钙质,在科学殿堂追寻智慧火种,于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人,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各类育人活动310余场,覆盖学生3.28万余人次。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展的“红领巾传文脉——跟着习爷爷学在博物馆”主题队课,带领学生们探寻文化脉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知识、中华美学、文明理念在活动中紧密融合、启智润心。与此同时,围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主题,“爱绿植绿护绿”实践活动、“石榴花开籽同心 团结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活动等陆续开展,在实践中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

科技小课堂

省劳模王会知走进校园

书记说

近年来,团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扛起“为党育人”政治责任,以“铸魂·赋能·实践”为核心构建少先队三维育人体系,引领全市少年儿童在政治启蒙中坚定信仰、在创新探索中点燃梦想、在实践服务中锤炼品格,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育人体系更趋完善。建立健全“市-县(区)-学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制度保障,推动形成资源整合、活动设计、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全流程闭环,实现组织覆盖与育人实效同步提升。二是育人内容更接地气。聚焦红色铸魂、科技赋能、实践塑形三大方向,精准匹配少年儿童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老兵英雄进校园”“党、团、队一体化祭英烈”“语润新芽”成长计划等活动310余场,覆盖队员3.28万余人次,让思政教育有温度、科创培养有深度、实践体验有力度。三是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少年科学院”“红领巾传文脉”等特色品牌,形成“一领域一亮点、一县区一特色”格局,少年儿童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四是保障机制更加坚实。健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工作机制,推动项目、服务向基层倾斜,强化师资培训和阵地建设,确保育人工作安全有序、常态长效发展。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深化“三颗种子”育人格局,建强用好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优化“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少年军校”“红领巾爱阅读”等品牌项目,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有效衔接、贯通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淮北力量。

□团淮北市委副书记 赵文静

(通讯员宋雪、记者沈思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7097文章数 58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