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辉,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旭辉集团最近启动了一轮新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核心是,进一步收缩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做大以代建为主的建管平台。
很难判断,这是好消息,还是断臂求生。大部分的房企更惨,老问题没解决,新业务没方向。
就在10月31日,旭辉刚刚宣布,总额约81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9月14日,旭辉7笔本金合计100.61亿元的境内债券重组方案也已经获得通过。
接下来,旭辉可以轻装上阵了吗?
首先,昔日的荣光都已不再。
作为房企中的“00”后,他们很年轻,2000年8月15号,旭辉成立,正因为如此,在掉头的时候,也更为轻盈。
以旭辉为代表的闽系民营房企,在行业巅峰期,抓住时机快速扩张,引领了一波区域房企走向全国化的房地产浪潮,也让闽系房企成为上一轮行业景气周期时的最后一群“黑马”。
![]()
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这群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崛起的闽系民营房企,也急速坠落,全线溃败,无一幸免。
“旭辉,还在坚持发工资。”一位在职员工说,这一点就不容易了,他对标的是另外一家闽系房企。
在巅峰期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个行业的底线,是能不能正常给员工发放工资,而距离巅峰期,这才过去5年。
旭辉这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不能说有点晚,是太晚了。
首先是房地产开发业务。撤销苏皖区域集团、东南区域集团、华南区域集团、上海区域事业部、长沙事业部及下属城市公司。
新组建成立华东区域事业部、华南区域事业部。华东区域事业部负责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和江西;华南区域事业部负责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和海南。
这轮调整后,房地产开发业务就剩下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北京区域、华西区域等四大区域及山东一个平台公司了。
仿佛,一夜回到十多年前。
25年前,他们从福建来到了上海,从上海仙霞路鑫达大厦开始,第一个项目是桃浦二村。2007年底,旭辉开发项目覆盖北京、上海、嘉兴、苏州、重庆、长沙、合肥、廊坊、福州、厦门、镇江等11个城市。
今天的布局,也仅仅是比那个时候,多一点点而已。
![]()
随之而来的高管调整是,原北京区域总经理周常亮调入总部,原华中区域总经理王淼调任北京区域总经理。原东南区域宁波公司总经理徐良任华东区域事业部总经理。
自2022年爆雷后,旭辉已经数年没有再新增土地投资,目前在开发的基本都是存量项目,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旭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还会继续收缩,直到放弃。
2023年7月,旭辉委任汝海林为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旭辉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制定、日常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2024年,他的薪酬达到了376.4万元,这一年,旭辉的净亏损是70.76亿元。
地产已经没有办法在短期内站起来了。“除了房地产业务不好,其他都在想办法起来。”
二次创业的重点是建管,就是以代建为主的资管业务。在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撤销了建管苏皖区域、东南区域、上海区域及其下属省级公司,新组建苏南、上海、浙江、安徽及苏北等六家二级公司,一把手基本都是旭辉老将,要么就是从别的房企跳槽过来的地产老将。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对以代建为主的建管板块寄予厚望。
今年8月,在旭辉集团成立25周年之际,他就提出了要彻底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老模式,未来要走“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的新路径,明确聚焦“收租、自营开发业务、房地产资管业务”三大核心板块。
时至今日,林中仍然野心勃勃,他要对标的,是铁狮门、黑石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而且计划在三年内重新“站起来”。
这又谈何容易?
成立近五年的旭辉建管,目前布局全国超80个城市,累计240余个在管项目、3600万平米管理面积;今年上半年回款增长近60%,销售额激增160%,利润率同步提升。
2025年前9个月新签约代建面积1301万平米,已经跻身行业第二,仅次于绿城管理。仅第三季度就拿下17个新项目,覆盖河北、天津、江苏等地。
但是,代建也是竞争趋近白热化的行业,大量爆雷或处于爆雷边缘的房企,都把代建作为“重新站起来”的一条新路,包括融创、金地、龙湖等曾经的龙头房企,都花了大力气想在代建上杀出一条血路。
目前已经有超过90家房企涉足了代建领域,大家都在为了成为“未来的寡头”奋力拼杀。
2025年前三季度,旭辉累计合同销售金额只有130.6亿元,与高峰时期一度逼近2500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已经跌到了脚踝。
还有巨额的债务压顶。截至2024年底,旭辉集团有息负债为866亿元,其中约70%为信用债。在9、10月相继完成境内债和境外债的大重组后,旭辉整体的信用债规模缩减至300亿元以内。
虽然这300亿的存量债务期限延至9-10年,但是,对现在的旭辉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这笔债务不仅会持续挤压其现金流,也可能拖累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代建业务。
根据旭辉控股2024年报数据,物业销售及其他物业相关服务仍然占大头,比例高达82.43%。
建管板块要想支撑旭辉完成转型,甚至成为旭辉重新“站起来”的全新力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今年8月份,旭辉25周年的时候,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概念,希望有新的模式、新的业务,他们把这一切归结为,需要转变自己的心态。
“只有拥有‘二次创业’的心态,才能成功。”
旭辉正在“放弃”房地产开发业务。但是,2025年的创业,这么容易吗?
这些闯荡上海的闽系房企,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失败,最辉煌的时候,他们都集体徘徊在全国前二十左右。
而今天的融信、正荣,前七个月的销售金额都不到30亿,正荣地产今年前三季度合约销售也只有32.88亿元。
一代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群体就这么渐渐淡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