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表态,直接给持续发酵的“中俄同盟论”画上了句号。这位俄罗斯外交掌舵人明确指出,中俄合作建立在不结盟基础上,不针对第三国,更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区分,“我们坚定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这番话不仅清晰界定了中俄关系的核心属性,更顺带揭开了一个有趣的答案——俄罗斯真正的盟友只有三个,既不是外界猜测的朝鲜,更不可能是长期对立的美国,而是其陆海空三军。
美西方媒体近些年像着了魔一样,天天炒作“中俄同盟”即将成型,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两国签署同盟条约的头条。他们一边拿着中俄2448亿美元的年度贸易额大做文章,一边对着双方在能源、基建、航天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捕风捉影,试图把这种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描绘成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可拉夫罗夫的表态狠狠打了这些论调的脸,也让美西方精心编织的“威胁叙事”瞬间失去了支点。
![]()
中俄不结盟,根本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刻在双方外交基因里的战略选择。中国从冷战阵营对抗的历史中吸取了深刻教训,早已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作为处理大国关系的黄金法则。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就明确定位了这一关系基调,后续2016年和2021年的联合声明更是反复强调,两国关系是超越传统模式的新型国际伙伴关系,绝非冷战式同盟。对中国而言,结盟意味着要在安全问题上承担强制性义务,一旦俄罗斯面临的冲突升级,中国将难以保持中立,更无法开展劝和促谈的外交努力,这与中国追求的国际角色和外交独立性背道而驰。
俄罗斯的考量同样现实。即便当前与西方关系陷入低谷,普京政府仍在寻找外交回旋空间,与特朗普的会晤就是明证。若与中国正式结盟,俄罗斯将彻底被绑在单一阵营,不仅会加剧与西方的全面对立,更会丧失未来调整外交策略的灵活性。更何况俄罗斯的外交传统中,从来就没有依附他国的基因。19世纪末亚历山大三世的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早已成为其国家安全观的象征,如今拉夫罗夫补充上“空天军”,不过是顺应时代发展,重申俄罗斯保障自身安全的底气永远来自自身实力。
![]()
有意思的是,俄白之间刚刚在2025年3月完成批准的联盟国家安全保障条约,恰恰反衬出中俄关系的独特性。这份条约明确规定,一方安全受侵犯时,另一方需提供军事及技术援助,甚至俄罗斯核武器会为白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这才是典型的同盟性质安排。而中俄之间没有任何类似的军事绑定协议,双方合作完全基于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自担,这种模式比传统同盟更具韧性,也更符合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美西方之所以疯狂渲染“中俄同盟”,本质上是为自身的霸权行为找借口。美国需要一个“统一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凝聚力,为持续增加军费、推行全球干预政策制造理由。欧洲一些国家则跟风炒作,试图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转移内部矛盾,这种自导自演的“威胁戏剧”,说到底是对中俄关系本质的无知,也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恐惧。他们忘了,中俄走近的核心是理念契合,双方都反对霸权、反对单极主导,追求的是更公平平衡的国际秩序,而非形成新的对抗阵营。
![]()
中俄不结盟的选择,恰恰展现了大国关系的新范式。在2448亿美元贸易额的背后,是双方不设上限、不搞排他、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智慧。这种关系既保留了两国的战略自主,又能在全球治理、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形成合力,比传统同盟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拉夫罗夫的表态,与其说是回应外界谣言,不如说是向世界展示一种更先进的大国相处之道。
美西方的算盘显然打错了。他们以为能通过舆论施压逼中俄走向结盟,反而倒逼两国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合作之路。俄罗斯的三个“铁盟友”是自己的三军,中国的外交基石是不结盟原则,这种基于自身实力和战略自主的关系,远比依附性的同盟更稳固、更长久。未来,中俄还会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但这种合作永远不会被绑上集团对抗的战车,这一点,拉夫罗夫已经说得很清楚,剩下的就看美西方能不能放下偏见,真正看懂这个多极化世界的本质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