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东西可真方便,手机点一点,快递就送到家门口。可您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买回来没用几次就搁那儿吃灰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啥咱们总忍不住买些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
记得以前,街坊邻居买东西都讲究实用。一口锅能用几十年,一个电风扇能用十几年。现在倒好,商家变着法子让咱们买买买。前几天我看电视,一个养生节目把某种保健品说得神乎其神,我妈差点就要下单,被我劝住了。我说:要真这么管用,医院早就关门了。
我们普通消费者身在局中,可能平时根本不会考虑到。现在的商家最擅长制造焦虑。什么叫制造焦虑?就是先让你觉得缺了点什么,或者哪里不对劲,然后再告诉你,买了他的产品就万事大吉了。
比如说口臭这事儿。一百多年前,根本没人关心这个。后来有家消毒水公司为了推销产品,硬是发明了"口臭"这个词,还拍广告说漂亮姑娘因为有口臭找不到对象。这一下子,全美国的女性都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口臭了。您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现在的商家把这套玩得更溜了。什么"抗菌"、"保健"、"抗衰老",新名词一个接一个。我闺女给我买过抗菌鼠标垫,花了好几十块。后来我儿子说,普通鼠标垫用酒精擦擦一样干净。想想也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哪听说过这么多讲究,不也健健康康活到现在?
再说说汽车。有款叫悍马的车,特别霸气,看着就跟坦克似的。商家就抓住人们追求安全的心理,说开这个车特别安全。结果您猜怎么着?实际测试发现这车特别容易翻车,事故死亡率比普通车还高。可人家广告做得好啊,愣是让很多男人觉得不开悍马就不够气派。
![]()
我有个哥们,之前非要买悍马,说是开着有面子。结果每年光油钱就多花不少,停车也不方便。没过几年换车了,他说现在想想都后悔,那车除了费油,真没觉得哪儿好。
制药公司更是把制造焦虑玩出了新花样。比如说胆固醇这个问题,本来只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小因素,被他们一宣传,好像胆固醇高就马上要得心脏病似的。更夸张的是,为了多卖药,他们还把胆固醇的标准给降低了。这一下子,又多出两千多万人需要"吃药"了。
我每年体检,医生都说我胆固醇稍微偏高。开始我也紧张,后来咨询了一位老中医,他说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就行,不用太紧张。果然,我坚持每天散步,少吃油腻,今年体检指标就好多了。
现在连吃的喝的都开始玩概念。什么维他命水,说得可神了,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预防疾病。可仔细一看成分表,含糖量跟可乐差不多。这不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我侄子最爱喝这些带甜味的水,我说这都是糖水,他不信。后来我带他去看牙医,医生当着他的面说,这些饮料最伤牙齿,他才慢慢改喝白开水了。
可能有人要问,商家这么卖东西,不是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吗?理是这么个理,可您仔细想想,如果生产的东西根本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这不是浪费资源吗?而且,企业赚了钱,真正分到工人手里的并不多。
就拿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对员工算是很不错的了。可他们每年赚的钱,只有一成左右是用来发工资的,剩下的都进了股东的腰包。所以说,刺激消费听起来好听,实际上赚大头的还是少数人。
现在的商家为了卖东西,什么招都能想出来。卖袜子的说能调节体温,卖游戏机的说能让老人变聪明。要是玩游戏真能让人变聪明,那学校里直接发游戏机不就得了?
![]()
我现在有些商家就是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担忧来赚钱。真正的健康,靠的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情愉快,哪是吃些保健品就能解决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知足常乐"。这话放在今天特别有道理。不是说不让大家消费,而是要学会理性消费。买真正需要的东西,买质量好的东西,这样既省钱又实用。
下次您再看到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不妨先冷静想想:这东西我真的需要吗?有没有更实惠的选择?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可能就能省下不少冤枉钱。
不被广告忽悠,不跟别人攀比,量入为出,这样的日子才过得舒心。
希望咱们都能做个明白的消费者,既要把日子过好,又不要乱花钱。毕竟,咱们普通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得花在刀刃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