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获悉,“十四五”期间,昭通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进“五大强市”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发展新路子,用实干书写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昭通答卷。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昭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16.9亿元,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前进1位、列全省第6位。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脱贫成效得到新拓展,5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连续4年列全省第1位。
产业转型成效显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绿电+先进制造业”开辟工业经济新赛道。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滇东北城镇群”建设提质增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凸显,9个“百亿”县相继涌现,特色城市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协同共进,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30位,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央视大型纪录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的城市。
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十四五”期间,昭通新建改扩建学校461所,新增学位16.7万个;滇东北中心医院及11县医共体投用后,4000余名患者实现回流本地就医;创新推出的“受托管护人”机制,实现8.6万名留守儿童和3.2万名留守老人管护全覆盖,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达476.8亿元,占比高达83%。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5年累计到位市外资金1236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翻番,2025年避暑旅居游客首破千万人次,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创新“红黄绿”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全市命案、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总量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66%、50%、65%、46%,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实现“双下降”。
记者 张競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