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大败笔,非提拔马谡,而是栽培了3人和姜维内斗,推蜀汉入深渊。
蜀汉末年,不团结的情况频频发生,事实上,残破的内核就差钟会、邓艾这一把大火来捅破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少了一个负责操劳的政治主心骨,蒋琬、费祎二人在的时候,尚可苟延残喘,一旦蒋琬、费祎不在了,刘禅又是个躺平的君主,蜀汉的军权和政权就被迫切割了。
![]()
大部分军权都在姜维的手里,但大部分政权开始被陈祇、黄皓、诸葛瞻、董厥和樊建等人分别把持。麻烦就麻烦在这,主要是政权还可以染指军权,所以,当时黄皓其实想要扶植右大将军阎宇来取代大将军姜维,这就复杂了,而关键诸葛瞻、董厥2人还支持了黄皓这一想法,甚至2人还上表参了姜维一本。这样一搞,事态就严重了。
除了诸葛瞻、董厥2人,还有1人叫胡济,他也在搞姜维,就是有点故意不听从姜维的军令。人心不齐的话,纵然有十万蜀军,又有何用啊。翻开这3个和姜维内斗的人的履历,无奈的是,竟然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
![]()
诸葛瞻
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啊,光环在这,《三国志》记载:诸葛瞻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什么战功都没,还是一路飞升,一直到了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基本就是丞相级别了。孙盛异同记曰:诸葛瞻、董厥等以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刘禅,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诸葛瞻参了姜维一本,着实过分了。
董厥
《三国志》记载:董厥者,丞相诸葛亮时为府令史。董厥还做过诸葛亮的主簿,相当于秘书长了,除了樊建和黄皓不来往,洁身自好之外,董厥也和黄皓来往的,还和诸葛瞻一起弹劾了姜维,也是个和稀泥的重臣了。
胡济
《三国志》记载:伟度者,姓胡,名济,荆州义阳郡人。为诸葛亮主簿,有忠荩之效,故见褒述。胡济也做过诸葛亮的主簿,诸葛亮执政的时候,胡济的职位就是:中参军、昭武中郎将了。公元248年,胡济更是代替了王平去把守了汉中门户,升任为了镇西大将军。
胡济大概率也在和姜维明争暗斗,依据1:段谷之战姜维和胡济约好了共同出战,胡济未按约支援,姜维最终被邓艾打得落花流水。结果胡济还升官了,升任右骠骑将军。军衔上就比姜维小一点点了。依据2:姜维可能是用敛兵聚谷的汉中防御方针变相把兵权集中于自己,削弱胡济的兵权。《三国志》记载:姜维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汉中分为汉寿、乐城、汉城三大据点,其实是把胡济的兵权削弱了。
![]()
诸葛瞻、董厥、胡济3人其实都是诸葛亮一手栽培的重臣,到了蜀汉末年3人都在和姜维内斗,将蜀汉推入了深渊。这便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马谡只是一个小插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