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我真的越来越怀念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鹰派人物,他们面对强敌有着极大的勇气。
![]()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告诉我们,面对狠厉的敌人,就应该比他们更狠、比他们更硬,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祖国。
中国都出现过哪些“鹰派”人物?为什么有很多人根本没听过他们?
![]()
超越传统温文尔雅的“鸽派”印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捍卫核心利益的紧要关头,时常会展露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鹰派”风骨,这股风气可不是仗着中国的底蕴到处欺负人,也不是单纯的逞一时口头之快。
![]()
其实语言有时候比真枪实弹更具杀伤力,对于“鹰派”人物来说,言辞就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剑,能够划定红线、塑造舆论,甚至在无形中震慑对手,在南开大学的讲堂里,曾有一位被学生们尊称为“铁血教授”的师者,他叫艾跃进。
![]()
这位军事学科的创始人,出身于天津一个红色家庭,父亲是老革命,而他一生的偶像则是周恩来总理,传闻说他当年高考分数足以上北大,却为了追随总理的足迹,毅然选择了南开,他讲授着少有人问津的军事学科,课堂上却总是座无虚席。
![]()
因为他的讲课幽默风趣,重要的是能点燃学生们心中的那团火,艾跃进有两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一句是:“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另一句更直接,他说中华民族富强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灭掉小日本”。
![]()
这些话听起来极端,但在那个特定的课堂环境里,这些都是一声声警世恒言,提醒着台下的年轻学子们,永远不要忘记国耻,要以史为鉴,2016年,这位深受爱戴的教授因癌症去世,年仅59岁,但他的声音却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艾跃进的语言意在教导下一届,让我们的未来更有战斗力,而将军朱成虎的言论,则是在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上重拳出击,那是在2005年的一次通报会上,一位记者不怀好意地提问,如果美军介入台海冲突,中国会作何反应,朱成虎的回答,震惊了整个世界。
他直言如果美国胆敢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中国将准备好牺牲西安以东的所有城市,他紧接着补充道,美国也要同时准备好,让他们的数百座城市化为焦土。这番“核捆绑”言论一出,立刻在美国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
一些政客跳出来指责这是“军事威胁”,但实际上这番言论根本没有一点冲动的成分,而是在那种时候必须做出的强硬姿态,这番话为的就是告诉美国,中国的反击决心和不惜一切代价的意志是真实存在的。
朱成虎也曾明确表示,中国的首要敌人并非美国,而是那些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势力,但他也毫不客气地补了一句,如果美国非想让中国成为它的头号敌人,那么中国就会努力成为一个让它头疼的强敌,这就是“逢敌必亮剑”的精神。
语言的警告不足以解决问题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鹰派”人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更擅长在具体的事件中,通过果断、巧妙甚至强硬的行动,将原则立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
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道伤疤,也是沙祖康外交生涯中最“窝囊”的时刻,当时美国毫无根据地指控中国的“银河号”货轮载有化学违禁品,并强行要求登船检查。
![]()
时任调查组长的沙祖康亲眼目睹了美国人的蛮横,他后来回忆,那种屈辱感难以言表。船只被迫停靠在沙特达玛港,那地方白天热的很,湿度又极高,船舱里简直就是个巨大的蒸笼,面对这种局面,直接对抗显然不现实。
![]()
沙祖康下达了一个命令——关闭船上所有的排风扇。这个举动,看似被动,实则是一记绝妙的回击,他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变成了自己的武器。没过多久,那些登船检查的美国大兵就在高温酷热中败下阵来,一个个汗流浃背,狼狈地逃出船舱,反过来要求中方开启通风。
这时沙祖康才不紧不慢地出场,假装一脸无奈地解释说,这可不行,万一通风把那些违禁品的粉末给吹跑了,破坏了检查证据,这个责任谁来负?一句话就把对方噎了回去,巧妙地夺回了主动权。
![]()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就是行动的博弈,如果说沙祖康的行动是四两拨千斤,那么前驻美大使李肇星在白宫的举动则是掷地有声。那是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发生后,李肇星带着一本为遇难者准备的吊唁簿,前往白宫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
会谈中,克林顿表达了口头上的歉意,但李肇星并没有就此罢休,他郑重地提出一个要求,请总统先生亲笔在吊唁簿上写下道歉。克林顿当场就愣住了,显然对这个书面要求感到十分震惊。
![]()
李肇星不卑不亢地解释说,中国人非常重视“白纸黑字”,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经过一番坚持,克林顿最终在吊唁簿上写下了包含“深切的哀悼”和“真诚的歉意”等字样的道歉内容。
![]()
这些人物的强硬姿态并非源于性格的好斗,而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成长背景、历史记忆,以及对国家利益近乎偏执的忠诚,艾跃进的满腔热血,可以追溯到他的红色家庭背景,以及对周恩来总理近乎崇拜的敬意,正是这份情感,驱动着他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毕生心血。
![]()
而那位外交场上的硬汉沙祖康,则不止一次地自称“首穷”,他1947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依靠国家的资助才完成了学业,这种出身让他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恩之情,在他看来,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就是唯一的胜利,绝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
他的强硬是他回报国家的方式,当有记者试图用“鹰派”或“鸽派”的标签来定义他时,沙祖康给出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回答,他说他不是鹰派,也不是鸽派,他是中国派,这句话可以说是直接将这些人的心声都说了出来。
“中国派”代表着一切言行都有一个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这个标准下,立场可以灵活,但原则必须坚定。
从大学讲台上的警世之言,到核威慑的惊人言论。从气候大会上的机智反击,到屈辱事件中的无声抗议。再到大国总统面前的寸步不让。
艾跃进、朱成虎、沙祖康、解振华、李肇星、王洪光,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或犀利言辞,或果敢行动,共同构筑起新时期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一道坚固长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