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外国语学校2025年初二年级的学子踏上梅州这片“红色热土、绿美山城”,开展了一场融合历史追寻、文化体验与学科探究的研学之旅。学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完成了一次知识与心灵的双重奔赴。
![]()
行走的课堂:从数理宇宙到客家围龙
走进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学生们开启“数学小镇”探索之旅。在互动展品前,他们动手体验“滚出直线”实验,思考几何与物理的奇妙关联;通过卡拉比—丘空间的模型,感悟“宇宙的密码或许就藏在几何之中”。数学不再是纸上的公式,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智慧结晶。
![]()
随后,学生们步入中国客家博物馆,从地理、语文、历史等多学科角度解读客家文化的源流。他们分析客家迁徙路线、摘抄祖训家铭、学唱客家山歌,甚至亲手设计文创产品,将文化理解转化为创意表达。有学生感叹:“这些泛黄的信纸,记录着海外客家人对家乡的深情,我想这就是最真实的乡愁。”
红色记忆:在三河坝与叶帅故里叩问初心
在叶剑英纪念园,同学们通过诗词、书信与历史资料,深入理解这位开国元帅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叶剑英的诗句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当有学生看到叶剑英穿过的朴素中山装时,不禁动容:“原来元帅是从这样的山水间走出来的,心里装着的却是整个中国。”
![]()
而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他们绘制战役思维导图,分析地理环境对战术的影响,朗诵《致烈士》文稿,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体悟“何为信仰、何为担当”。
田园与茶香:跨学科的自然探秘
![]()
雁南飞茶田中,学生们不仅学习茶艺、体验杯花舞,更从生物、地理、化学等角度探究茶树的生长与制茶工艺。他们测量土壤酸碱度,观察茶树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计算茶叶种植的经济模型,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课堂”的跨学科融合学习。有同学在采摘茶青时感叹:“现在我真正理解了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片茶田不仅美丽,更是客家人致富的源泉。”
融合与成长: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此次研学不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精神的洗礼。有同学在回顾中写道:“在三河坝,我明白了什么叫‘坚守’;在客家博物馆,我读懂了什么是‘传承’。”还有同学表示,这次经历让她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原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
“我们此次研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在真实的场景中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会思考。” 深圳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梅州研学以“红色记忆+客家文化+自然科学”为三大主线,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学习转变。
当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当学科知识在现实中落地生根,深外学子在梅州的青山绿水间,不仅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思政课,更让“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在行走中学习成长”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而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