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某 985 高校学生网购内衣穿后退货的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全网对 "七天无理由退货" 规则的热议与反思。据该学生同班同学爆料,涉事女生网购内衣后并非试穿不合身,而是实际穿着后发起无理由退货,事件公开后整个院系都知晓了这一情况,成为众人议论的笑柄,但该女生却表现得毫不在意,被网友调侃 "心理素质实在强大"。
![]()
好在事件曝光后,涉事学校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尽管该行为属于学生个人行为,老师并未参与,但学校明确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主动向商家支付了一笔保证金,约定等学生陆续退还货款后多退少补。目前,在学校的协调下,学生正逐步完成退款,商家也已重新将衣服发货给学校,看似这场纠纷已得到解决。
![]()
但这起事件留下的争议却远未平息:学生的不当行为由学校介入教育,可社会上那些恶意利用 "七天无理由退货" 规则的人,又该由谁来约束?其实,类似的乱象早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观察:地铁车厢里、商场街头,总有人穿着带有明显吊牌的衣服活动,难道真的是没注意到吊牌,还是故意为之?
![]()
更让人费解的是,这类现象并非偶然。有人每天穿搭从不重样,身上的衣服吊牌却始终完好无损,甚至让部分人产生误解,以为 "带吊牌出门" 是新的时尚风潮。但背后的真相令人不齿:这些人正是钻了 "七天无理由退货" 的空子,将网购商品当 "免费租衣",穿够几天就以 "无理由" 退回,完全无视商家的合法权益。
![]()
尤其引发众怒的是内衣这类特殊商品。多位网友直言,内衣内裤属于卫生用品,直接接触皮肤,一旦售出无论是否使用都不应支持退货,"就怕有传染病患者穿过,后续购买的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糟心经历,收到的电动牙刷手柄带有污渍但包装完好,让人十分膈应,只能选择退货。这也让大家意识到,恶意退货不仅损害商家利益,更可能影响后续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
面对愈演愈烈的恶意退货乱象,商家们苦不堪言,只能想出各种无奈之举。据悉,已有不少电商卖家开始采用 "巨型吊牌" 应对:将吊牌做得和 A4 纸一样大,甚至选用坚硬材质,悬挂在衣服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增加穿着难度,防止有人穿后无痕退货。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既影响商品美观,也给正常消费者带来不便。
![]()
网友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呼吁完善退货规则。有人建议将无理由退货期限缩短至 24 小时或 12 小时,仅保留必要的试穿确认时间;也有人提议对内衣、泳衣等卫生类商品实行 "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或采用一次性封口包装,保障消费者卫生权益;还有网友认为,应明确 "无理由退货" 的前提是商品未使用、不影响二次销售,有明显使用痕迹的商品应坚决拒绝退货。
![]()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理性指出,不能因少数人的恶意行为否定 "七天无理由退货" 规则本身。该规则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买到不合身、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多数消费者都会合理使用这一权利。就像有网友所说:"我从不会无理由退货,自己买错了就主动承担运费,成年人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说到底,这一乱象的核心是部分人诚信缺失。"七天无理由退货" 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约定,特殊商品与普通商品的试穿、试用都应遵循基本伦理,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这种伦理意识既需要消费者自觉践行,也需要平台完善规则加以约束:一方面明确退货标准,对恶意退货行为进行标记和限制;另一方面加强商品溯源管理,保障商家和后续消费者的双重权益。
![]()
学校的及时介入让这起高校学生退货事件得以妥善解决,但社会层面的诚信建设仍任重道远。当 "穿完就退" 不再有生存空间,当诚信消费成为共识,才能让 "七天无理由退货" 规则真正发挥其价值,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你如何看待恶意退货乱象?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