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心理咨询分享孩子休学躺平超过一年,重启的关键在哪?
很多家长来咨询时,这样描述他们的孩子:状态差,休学在家一年了。本以为让他“玩一玩、休息一下”就能好,结果却发现:
孩子非但没能复学,连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吃饭、洗澡都提不起劲,社交全面回避,甚至害怕见到除家人外的任何人。
如果您也正经历这些,请一定明白:单纯“靠玩”来调整心理问题,大概率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漩涡。因为当“躺平”超过一年,它早已不是短暂的懈怠,而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
我们观察过太多孩子躺平超过一年的父母。他们最常有的状态,不是放弃,而是太想负责。他们有一个令人心疼又无奈的“坏习惯”:把孩子的一切都背负在自己身上。“孩子变成这样,都是我的错。”“我必须尽全力帮他走出来,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这份决心是爱,是父母的本能。但这篇文章想告诉大家一句肺腑之言:当我们把孩子的命运完全背负在自己身上时,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他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您背得越累,他躺得越平。破局的关键,恰恰不在于“如何推动孩子”,而在于“父母如何转身”。为此我们总结了九个字——不背负、不期待、不卷入,它们全都围绕一个核心:请您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
不背负,把别人的事还给别人
我们经常会跟家长说少管闲事。什么是闲事?就是别人疆域里的事。孩子的事,首当其冲就是他自己的事——他的学业、工作、人生规划,甚至对于大龄青年,他结不结婚、出不出门,这都是他的人生课题。您可能会焦虑:“可我觉得他应该去工作啊!”您的“觉得”没错,但之后的选择是什么?是不断催促、安排,还是选择放手?你不操心,他才会开始操心。 当你停止做他的“闹钟”和“项目经理”,他才能真正直面自己人生停滞带来的空洞和压力。这份压力,本应是他成长的动力,却被你用爱隔离了。请勇敢地把属于他的责任还给他,这是唤醒他内在驱动力的第一步。
不期待,专注你唯一能把握的事-
我们总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要降低对他人的期待。这里的他人,包括孩子,也可能包括你的另一半。你或许觉得孩子不争气,伴侣不给力,内心充满失望。但请停止这份消耗。少期待别人转变,多关注自身成长。你无法决定孩子何时站起来,也无法改变伴侣的思维模式。你唯一能百分百把握的,只有你自己。把琢磨别人的精力,全部收回来投资自己:去读一本书,培养一个兴趣,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你开始“搞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有能量时,你会先“支棱”起来。 一个活出光彩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和磁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家庭系统。不卷入,拒绝情感“胁迫”- 长期躺平的家庭,极易形成不健康的“共生关系”。孩子会无意识地“拿捏”父母,而父母因愧疚而不断退让。比如,孩子不允许你上班、出门社交,甚至干涉你去照顾自己的父母。此时,必须树立清晰的边界:不卷入,不妥协。温和而坚定地声明:“孩子,我爱你,但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工作是我的需要,照顾姥姥是我的责任,这与我爱你并不冲突。”建立边界绝非冷酷,而是树立规则与尊严。它是在声明: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尊重你,你也需尊重我。一个没有边界的家,只会陷入混沌,让所有人都迷失。
![]()
结语最后,我想分享一句充满智慧的话,与所有正在艰难守望的父母共勉:教育有时并非一场积极的纠正,而是一种被动的滋养。父母从过度负责中抽身,守住边界、降低期待,不再卷入问题的漩涡,而是成为岸上那个平静而稳定的存在。这种稳定,将为整个家庭系统带来新的秩序。您站定了自己的位置,孩子才能开始摸索他的位置。转变,便在这种新的秩序中悄然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