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沈伯洋在德国柏林议会大厦前,对着镜头扯着嗓子喊话,身后几个举着旗帜的随从配合着拍照,还挑衅地说“我在德国,欢迎来抓我”。
结果他嚣张不到24小时,重庆市公安局官网就挂出警情通报,明确对沈伯洋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立案侦查,同时曝光的还有他名下2.3亿新台币的资产被全面冻结的信息。
中方一记重拳,直接让所有人都看清:台独不是什么喊喊口号就能收场的游戏。
![]()
沈伯洋的挑衅早有预谋,选在德国并非偶然。
他清楚中德之间没有引渡条约,觉得这里是安全区,既能在西方舆论场刷存在感,又能给民进党制造“抗中”话题,但他的表演漏洞百出,连岛内民众都看出破绽。
2021年他在台湾创立黑熊学院,对外宣称要三年训练300万民间勇士,实际却在课堂上散播大陆武统的虚假信息,这个机构后来被国台办定性为暴力台独基地。
更讽刺的是,他在公开场合骂台商“在大陆赚钱就是卖台”,转头就被曝光父亲沈土城的兆亿公司2008年就把总部设在深圳。
2024年还以中国台湾名义拿下大陆2亿元贸易订单,靠着两岸生意一年能赚4亿人民币。
人前人后两副面孔,可见其虚伪之处。
![]()
2023年10月,国台办将沈伯洋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并实施制裁,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接受外国势力资金,干预台湾政治。
被立案侦查后,他在社交平台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台湾人没在怕的”,但私下里的动作却暴露了慌乱。
10月30日,他找到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求助,问台当局能提供什么保护。
11月4日又在民意机构上向台行政机构负责人提及此案,得到的只有“别太担心”的敷衍回应。
这番反差被国民党桃园市议员詹江村戳穿:“真不怕就去曼谷、芭提雅试试,那些地方都和大陆有引渡条约。”
沈伯洋遭遇的反击,是大陆反独手段体系化升级的缩影,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实际动作支撑。
这次对沈伯洋立案,直接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和刑法相关条款,明确分裂国家、煽动分裂等行为的刑事责任,连包庇者和报复举报者都被纳入追责范围。
经济打击的精准度更让台独分子胆寒。
2023年底以来,已有12名台独核心人物的关联企业被缩减大陆合作,其中5家因台独背景被移出大陆供应链。
沈伯洋家族资产被冻结后,兆亿公司在深圳的仓库被暂停发货,正在运输的南美订单面临违约风险,损失初步估算超过5000万元。
这种打蛇打七寸的策略,彻底堵死了台独分子“靠反中捞政治资本、靠大陆赚经济利益”的路,比任何口头警告都有效。
![]()
全球追缉网络的构建更让海外避罪成为幻想,沈伯洋以为选对了德国,却忽略大陆已与100多个国家建立司法协作关系。
11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原计划出席12月新加坡商会会议,提前接洽时被明确告知无法入境,对方直言“这是对特定人士的常规限制”。
徐佳青自己也承认,新加坡的立场很明确,像沈伯洋这样的人去了肯定有风险。
这不是个例,大陆与泰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早已织密了追缉网络。
沈伯洋事件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岛内政治格局的真实面貌,也让台独阵营的恐慌扩散开来。
1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回应此事时,直言台独分子日暮西山、穷途末路,这句话很快在岛内引发热议。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当天就站出来,说大陆“威胁民意代表”,要求国民党一起声援沈伯洋。
但韩国瑜直接反击,提出三点要求:冻结台独党纲、取消大陆敌对定性、接受九二共识,还讽刺赖清德“自己生病逼别人吃药”,戳破了民进党借反中凝聚选票的套路。
11月15日,沈伯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展示自己抢来的手办,偶尔提及被通缉的事还故作轻松,但镜头里频繁躲闪的眼神藏不住慌乱。
他或许没意识到,自己的闹剧早已不是个人表演,而是台独势力末路的缩影。
从2023年底首次刑事立案,到2024年悬赏通缉、资产冻结,再到如今的全球追缉,大陆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证明,分裂国家的行为必然会付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