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人 邓启金
昆明“莲花池畔”,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城改样板,用十年时间的多方努力终于演变成一场民生灾难,足见干一件坏事确实不容易。开发商老板王亚斌用5000万撬动数十亿项目,通过虚构关联交易侵占资金1.66亿元,其中含2800万业主契税与维修基金;两栋46层高楼未过消防验收却强行交房,上千车位被重复抵押售卖;王亚斌携款消失后仍能幕后操控物业吸血业主,而五华区公安局面对铁证却以“无犯罪事实”为由不予立案。这场闹剧背后,四大核心疑点如毒瘤般暴露,揭开的是监管失守与权力失责的深层癌变。
![]()
疑点一:5000万撬动数十亿项目,是谁给了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底气?
城改项目关乎民生与城市形象,对开发商资金实力与资质审核本应是重中之重。但王亚斌对外炫耀用5000万元撬动几十亿的“莲花池畔”项目,金鼎盛公司从一开始就埋下资金隐患。2015年资金链断裂后项目停工,426户拆迁户十年无法回迁,上千购房者无证居住。
这绝非单纯的市场风险,而是前置审核环节的彻底失守。相关部门在筛选城改承接企业时,究竟是流于形式还是存在利益勾连?若当初能严格核查企业资金实力,而非放任资质不足的公司“带病上马”,后续的资金侵占与烂尾悲剧本可避免。这种对民生工程的草率,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是行政审批环节的严重渎职。
![]()
疑点二:2800万“官费”被吞,监管部门为何既放权又失管?
契税与维修基金属法定“官费”,理应由税务、住建部门直接收取,却被金鼎盛公司违规代收,且在业主拒缴时以不给钥匙相威胁。更离谱的是,五华区税务局和住建局委托代收后,竟对资金流向不闻不问,任由2800万元被王亚斌侵占。事后不仅不追责,反而要求业主重新补缴费用才能办证,中央巡视组介入后短暂松动的政策,两天后就被随意推翻。
这背后是监管权责的全面失守。把法定收费权交给利益相关的开发商,本身就违背了制度设计初衷;代收后的资金监管形同虚设,更是给王亚斌的侵占行为大开绿灯。当业主们被迫重复缴费时,受损的不仅是民众财产,更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相关部门事后的“甩锅”操作,把行政失责的代价转嫁给普通民众,堪称权力滥用的典型写照。
![]()
疑点三:无证危楼交付+车位乱象,为何涉事方始终无人追责?
两栋46层高楼无消防验收却交付多年,楼内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火灾,上千居民的生命安全将无从保障。而应急管理部门对业主的投诉视而不见,从未调查追责。同时,上千个车位被开发商反复抵押售卖,业主付款后却发现产权早已易主,这种典型的“一物二卖”,五华区公安局同样以“无犯罪事实”搪塞。
消防验收是住房交付的生命线,车位产权登记是产权保护的基本底线。应急管理部门对危楼交付的漠视,本质上是对生命权的漠视;公安部门对车位诈骗的纵容,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这些部门的不作为,使得开发商的违法行为失去了最后一道约束防线。当违规成本为零,开发商自然肆无忌惮,而普通业主只能在“住危楼、失产权”的困境中孤立无援。
![]()
疑点四:1.66亿铁证在前,公安“不予立案”是执法缺位还是刻意包庇?
三份专项审计报告清晰呈现了王亚斌通过关联公司虚构交易、转移资金的完整链条,1.66亿涉案金额远超职务侵占罪三万元的立案标准数百倍。但五华区公安局不仅多次拒收报案材料、拒开受案回执,作出不予立案决定时既不核查证据也不询问调查,甚至送达文书时还出现主体错误,复议阶段更将程序瑕疵“确认合法”。
公安部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在此事件中完全背离了执法初心。对铁证视而不见的背后,是对法律程序的公然漠视,更是对民众诉求的粗暴回绝。业主质疑其“包庇王亚斌”虽无实锤,但这种反常操作已远超正常执法失误范畴。当执法权沦为违法者的“保护伞”,不仅会让受害者维权无门,更会动摇法治社会的根基。
![]()
昆明莲花池畔的十年烂尾,早已不是单纯的房地产纠纷。从审批环节的放水,到监管环节的失守,再到执法环节的缺位,每个链条的漏洞都在为开发商的违法行为铺路。王亚斌的逍遥法外,本质上是权力运行失范的产物。如今项目虽有部分复工迹象,但若不彻查1.66亿资金去向,不严惩相关失职部门与人员,不还给上千业主公道,这场民生悲剧或许只是无数同类事件的一个缩影。法治的尊严,从来都需要在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处理中捍卫,而不是在一纸轻飘飘的“不予立案”通知书中消磨殆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