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城市财经”文章截图
11月13日,“城市财经”公众号发表一篇题为《学生荒,影响来了!》的文章,首先引用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 然后,该文说:“这比我预料的时间,提前了。之前我根据人口出生走势,预测的时间是2032年左右。我们的新生儿人口见顶于2016年,2017年开始减少。按照3岁开始上幼儿园、6岁开始上小学来计算,2020年便是幼儿园人数开始减少之年,2023年便是小学生人数开始减少之年……按照时间推算,少子化带来的影响,到2029年初中生见顶,2032年高中生见顶,2035年大学生见顶。教育部预测的时间,比我按照人口出生数推测的时间,足足提前了3年。造成这三年误差的原因,我实在想不通。不过,一切以官方的预测为准。”
“城市财经”是自媒体大V,多篇文章阅读量10万+。那么,为何教育部预测高中阶段适龄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城市财经”按照人口出生数推测的时间,足足提前了3年?原因是,“城市财经”采用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七普修订前的数据(见上面截图的“中国历年出生人口”);而教育部采用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七普修订后的数据。
我在今年6月25日写过一篇文章《为何很多自媒体不采用七普修订后的出生人口数据?》已经分析过:七普修订前的2011-2019年出生人口数据,可以从统计公报直接获得;而七普修订后的出生人口数据,却需要计算而得。所以,很多自媒体要么不懂得怎样计算,要么懒得计算,所以他们采用的是七普修订前的数据。
以2016年出生人口为例: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这份统计公报里的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就是七普修订前的数据。
而七普修订后数据显示,2016年出生率为13.57‰,根据这个出生率,可以计算得2016年出生人口为1883万人。
根据七普修订前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所以“城市财经”预测2032年高中生见顶(2016年出生的人口到2032年是16岁)。
但根据七普修订后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2年,达到1973万人,所以教育部预测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于2029年达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岁)。
七普修订数据公布后,针对社会上有关七普修订前后数据存在较大出入的质疑,当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对此回应称,七普数据与非普查年份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数据的口径不同。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是通过抽样、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样调查的误差。普查年份是通过全面调查来获得,数据更加全面准确。
从小学招生人数来看,七普修订后数据比修订前数据更准确。中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因此,理论上某年的小学招生人数应该主要对应六年前的出生人口。
下表是2011-2018年出生人口(采用七普修订后数据)与对应年份(2017-2024年)小学招生数,单位万人。下表数据均为四舍五入取整数。
![]()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有个别年份的出生人口与对应年份的小学招生数有较大差异(例如2012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对应的2018年小学招生数为1867万人,两者相差106万人),但如果看连续几年的合计数,则相差不大:2011-2018年出生人口合计为14257万人,而对应年份的2017-2024年小学招生数合计为14290万人。可见,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招生数与七普修订后的对应年份的出生人口数据基本一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