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近期曝光的舰载无人直升机试飞画面引发国际军事观察家热议。从视频细节分析,这既非现役航母也非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而是一种全新构型的海上平台——专门为无人机作战设计的航空母舰。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类新型战舰已确认存在至少两艘不同型号,标志着中国海军在无人化战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
image
2022年12月22日央视播出的"海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新闻中,首次出现了解放军双体无人机训练舰的实战画面。这艘曾在2021年珠海航展亮相的模型舰,其开放式甲板可同时起降5架串联旋翼无人直升机,舰体上密集布置的大型天线圆顶构成完整的无人机遥控与数据链系统。同年5月下水的"搏鲨1"号电子试验舰,甲板上清晰的五个起降标记和两个大型锚链机,证实了其作为无人机母舰的核心功能。
这种双体舰设计的革命性在于,其宽阔的甲板面积与紧凑的舰体长度形成独特组合。参照卫星图像测算,约1万吨的排水量仅相当于泰国"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却能通过双船体结构获得超越传统航母的甲板利用率。对于翼展普遍超过20米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而言,这种构型解决了在有限吨位舰艇上调度大尺寸无人机的世界性难题。
![]()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央视画面中先后出现带"H"标记与无标记的两种甲板,暗示解放军已列装多艘功能差异化的无人机母舰。其中双体构型舰侧重训练与电子对抗,而另一型梯形甲板舰更接近实战部署状态。这种高低搭配的体系化发展路径,与美国"福特"级航母单打独斗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搏鲨1"号的官方定位揭示了这类舰艇的战略价值:通过模拟敌方无人机群和电子战环境,构建未来海战的"数字磨刀石"。其五个起降位可同时释放无人机蜂群,大型天线阵列则能复现复杂电磁环境。这种能力在2023年12月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首次起降"莫哈韦"无人机之前,中国海军便已通过自建平台掌握。
![]()
image
从技术细节看,这些无人机航母摒弃了传统斜角甲板设计,采用类似两栖攻击舰的直通式布局。舰岛与排烟系统一体化设计节省了宝贵甲板空间,后部升降机优化了无人机调度效率。这种为无人系统量身定制的架构,与勉强改装有人舰艇的路线相比,展现出更彻底的装备革新思维。
军事专家分析,双体无人机航母的出现可能改变未来海战规则。其较小的吨位允许批量建造,可与"福建舰"等大型航母形成功能互补。在登陆作战中,这类舰艇既能实施先期侦察压制,又能作为无人机中继站,延伸作战半径至1000公里以上。而1万吨级的适中体型,使其具备常规船厂快速建造的先天优势。
![]()
image
中国海军此次装备创新最值得关注的是体系化思维。不同于个别国家在无人机上舰领域的零散尝试,解放军同步推进训练舰、电子战舰、作战舰的系列化发展。珠海航展模型显示,双体训练舰已形成5机协同起降标准流程;而卫星图像中另一型梯形甲板舰的出现,则预示着实战部署进入快车道。
这种无人机专用航母的列装,本质上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前瞻性布局。当各国还在争论有人舰载机与无人机的配比时,中国海军已用独立建制的无人机母舰给出答案。从"搏鲨1"号的电子对抗定位可以看出,其价值不仅在于放飞无人机,更在于构建完整的无人作战体系——包括指挥控制、数据链支持、电子干扰等多维能力。
![]()
image
回望2021年"搏鲨1"号下水至今的三年发展期,中国海军在舰载无人机领域已形成从试验到训练、从模拟到实战的完整链条。两型无人机航母的曝光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解放军对无人化海战的系统性探索。这种不追随他国发展路径的原创性思维,或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海权竞争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