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走在汇川技术工控博物馆里,围绕衣食住行的工业生产,从食品制作,到衣服纺织,从轨道交通控制到住宅电梯管理,汇川技术均有举足轻重产品在其中发挥效用。
从2003年聚焦变频器业务的初创企业,到如今覆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驱、智慧电梯三大领域的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佼佼者,汇川技术已经从单一的变频器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提供光机电液气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并正致力于成为工业数字化平台的生态底座。
日前在苏州举行的汇川技术解决方案竞争力发布会上,公司重磅发布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直面行业痛点,以创新技术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度。
打通数据孤岛激活产业链效能
发布会上,汇川技术联合创始人、全球工业自动化BG总裁周斌指出,当前产业升级面临单设备效率提升、多品种小批量产线投资价值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数据孤岛三大考验。
“设备空转、待机、换线等隐性时间损失居高不下,自动化投入的边际效益被削弱;传统固定工艺模式产线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需求;整厂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标准不一、接口复杂,形成重重孤岛。”周斌表示,汇川技术基于场景理解,通过统一数据语义、开放架构、构建生态,为不同场景客户提供基于数据定义基础上的解决方案。
过去IT(信息技术)与OT(运营技术)系统长期割裂,导致管理滞后、市场响应迟缓。汇川技术通过架构级重构,以业务场景为核心打通生产逻辑,已助力10余个行业完成数智工厂规划,部分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真正的融合不是技术叠加,而是让数据实时驱动决策,实现敏捷生产。”周斌举例称,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汇川方案帮助客户将订单响应周期缩短30%以上。
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中国)轮值总裁刘东旭进一步阐述,智能制造绝非“技术秀场”,而应是一项“从痛点中来,到价值中去”的系统工程。基于与五百多家制造企业的共同实践,汇川技术总结出可落地、能复制、共成长的“三重路径”——“通血脉”“长智慧”“赋工具”,为制造业从“降本增效”迈向“价值重构”提供新范式。
刘东旭举例,在锂电卷绕环节,面对0.01毫米的极片厚度误差,传统设备依赖人工调整,良率波动大。汇川通过张力控制模型与AI视觉识别结合,使设备实时感知极片偏移并自动调整卷针速度,将良率从82%提升至99.2%,某头部电池厂年增收超3亿元。在精密点胶场景中,汇川利用流变学模型预判胶水流动状态,将点胶精度控制在±0.02mm,显著降低不良率。“创新的意义在于让隐性知识显性化,让中小工厂也能低成本拥有卓越工艺能力。”刘东旭表示。
爆款方案打通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
发布会现场,汇川技术发布的多个爆款方案备受关注,不仅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升级路径,更有望引领行业变革,共筑工业新生态。
汇川技术全球垂直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监徐铝洋提出的面向数智工厂的下一代架构,针对工厂设备数据割裂、智能化愿景难以落地的问题,提出从架构开始的深层革新。
运控BU总工程师张长兴带来的为设备注入生命力方案,聚焦设备在未来工业数字化时代的特质。一方面要深耕行业应用场景及产品工艺,基于产业链视角进行生态共创和场景化创新;另一方面要打造高质量的设备数据和数据驱动平台,让设备不仅能“执行”,也能“思考”,优化设备智能体。
技术方案平台开发高级工程师全昌大发布的InoQuickPro标准化平台,解决了开发周期长、工艺重构能力弱等问题。该平台让工程师能像搭积木一样完成智能升级,灵活调整产线逻辑,驱动组织提效,协同生态共赢。
算法研究技术专家闫向峰展示的锚定底层算法方案,将目光投向工业智能化的底层逻辑。汇川技术选择向更底层进军,用底层算法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
智能制造开发及应用专家方宁带来的从替代双手到赋能大脑方案,聚焦工业AI的进阶与价值创造。汇川技术将场景“Know—How”沉淀为算法模型,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复用资产,让工艺经验不再“抽象”。
人形机器人聚焦核心零部件
今年以来,汇川技术围绕人形机器人业务方向,持续紧跟产业变化,快速构建核心产品能力和关键产品平台。
汇川技术人形机器人系统架构师高一夫分享了汇川在该领域的策略,短期目标是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整机厂的高性能、高性价比供应商。他表示,汇川聚焦核心零部件与子系统,基于在电机、伺服驱动、精密传动领域的积累,部分零部件已量产,关节模组、仿生机械臂等子系统预计将于近期上市。
最新机构调研显示,目前汇川技术面向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驱动器和电机等产品,重点通过提升电机的扭矩密度和控制温升来解决行业痛点;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直线模组和旋转关节模组等。
高一夫进一步强调汇川零部件的工业级标准。“工业场景对硬件本体的性能、稳定性、一致性要求极高。我们开发的零部件瞄准未来真实的工业应用需求,其标准高于当前服务型或表演型机器人。”
汇川技术的全球化战略成为焦点。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汇川技术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一全球化雄心背后,是汇川对自身基于中国丰富产业场景所积累的解决方案能力的自信。
据了解,汇川技术聚焦发达市场以及新兴市场,选择以韩国、印度、越南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泛亚太区,工业底蕴深厚的欧洲区,以及产业链回归后迅速发展的美洲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重心。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含汽车)约13.2亿元,同比增长3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