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气温骤降,各地陆续进入流感高发期。为增强公众流感防范意识与防护能力,总结实践经验,“2025流感防治科普行动”总结交流于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现场,多位专家围绕流感防控、流感防治科普工作创新路径等进行科普。
为了进一步强化流感防治科普行动“第一道健康防线”的关键作用,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高福呼吁:“构建常态化科普机制,充分调动卫生健康专业人员科普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体系化,同时注重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针对重点人群打造精准内容,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让健康知识传得开、听得懂、用得上;完善科普激励机制,加强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让用心做好科普的专业人员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回报,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卫生健康、教育、社区等力量深度协作,构建‘专业引领+广泛覆盖+精准触达’的科普工作格局,让科学声音及时、有效地抵达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播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浩对“2025流感防治科普行动”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他说:“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持续完善,为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筑牢了坚实基础,健康科普社会共识也逐步形成。但当前,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公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且多元化,健康宣教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与时俱进。未来,我们将共同打造更具针对性、更具传播力的健康科普作品,并积极联动社会各界推动健康知识传播、落实医防融合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从流感病毒亚型来看,近期正处于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上升阶段,而上一个流行季,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之前在大多数流行季中,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别和亚型优势流行株会出现交替现象。从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性来说,南北方各省份除了主要在秋冬季或冬春季高发流行,南方省份有时也会出现夏季流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大燕说,当前,全国流感处于中流行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流感聚集性病例。为呵护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健康,建议医务人员、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婴幼童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同时,重点场所也应做好流感病毒的监测与防控工作,以减少重点人群的感染风险。此外,也期待医务工作者积极创作、传播流感防控科学知识,减少公众对流感的认知误区,倡导每个人积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药学科普在药学服务中扮演着“知识桥梁”和“安全卫士”的双重角色,贯穿用药全周期。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胡娅菁依托个人科普创作经验说:“建议药学服务工作者在科普创作中善于借助团队力量,以内容价值为导向,并保持‘科普创作不是百米冲刺’的心态,将科普创作常态化。同时,以实质性内容为公众提供情绪价值、信息价值和决策价值,并在创作中守住健康科普底线。此外,可以通过门诊、病房、会议交流等渠道积累选题,或运用AI技术大幅提高创作效率、激发创意、拓展思路,制定个性化选题及内容。”
现场展示了多个“2025流感防治科普行动”优质科普作品,“人民好医生流感防治科普专家”聘任仪式同期举行。
现场多位专家围绕“科学防治流感 需多方筑牢健康防护网”“如何发挥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进行了科普。多位专家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高发季,公众对流感防护知识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筑牢全民健康防护网,让公众少受流感的侵扰。在此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发挥健康科普在流感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用靠谱的观点、专业易懂的内容,破除公众对流感的认知误区,提高其重视和早诊、早治意识,以助力公众安全度过流感季。”
据了解,“2025流感防治科普行动”于9月24日线上启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技术指导,人民健康发起,海正药业公益支持。
(人民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