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健康与疾病始终如影随形。每一次关于疼痛与疗愈的记录,都成为人性、希望、坚韧与爱的深刻展现。而放眼未来,我们预见的不只是医疗技术的惊人飞跃,更是对病患愈发深切地理解与尊重。医学的终极使命,不是对抗自然,而是在敬畏中寻求精妙干预,在理解中维护动态平衡,与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共舞。本文为《身体周刊》读者投稿的患者故事,“愈见你”,感受生活的点滴。我是在医生的电脑里才第一次看清楚自己牙齿全貌的。
![]()
我按预约时间来到医院,先穿上那重重的隔离背心,按医生要求,把嘴搁在一个架子上,咬着一个塑料管,拍了牙片。然后在医生办公室,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牙齿全貌图。
我惊讶的是,怎么这么难看?
跟平时看医生时一样,肉体又一次经历拷问。身体具有沉沦倾向。我不敢妄言,没有人是老天爷的宠儿,但基本认定,在医生的审判(现在是电脑审判)面前,身体即缺陷——我是说假如把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器官都拍片,放进医生电脑里的话。生命永远在健康与病变之间挣扎、摇摆。
第一次去是星期六下午,候诊时,我坐在敞亮大厅里,没有什么不适感。女医生女护士,十分热忱,不像通常医院里,我会矮化或者简化成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样本。这时我是他们口里的长辈,他们一口一声叫我严叔。
严叔,喝水。穿大白制服的女医生从饮水机接杯水,放在我面前。我刚喝一口,另外一位穿蓝花制服的女护士捧着塑料盒子过来,给我检查血压、血糖,填写相关表格,让我签字。
签完字,女医生指着沙发说,教授今天下午只有两台手术,严叔,稍候一下,先洁个牙,可以排在第三位做种植。然后简单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我闲闲地观察大厅。正面是一个接待台,通常有两三人在那里接待。
候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我这样做种牙手术的,另一类是小型牙科诊疗的,比如洁牙、拔牙、补牙之类的。做种牙手术又分两类,一类是像我这样预约教授做的,另一类是随机普通医生做的。
这天是女儿陪同来的,她坚持选择教授亲自做。这家医院推广的就是无痛种牙技术。大厅东边,立着两幅教授的大幅彩照,与我刚才看到他进入医院的风尘仆仆蒙面形象不同,宣传牌上,教授五官显露,神情坚毅,眼睛透着自信和专业。下面的文字介绍,有教授在日本的医学博士学习经历、临床主攻无痛种牙业绩之类的介绍。
女儿办理完与医生沟通诊疗方案和相关缴费事宜后,跟我交代说,等下午四五点钟,教授亲自做无痛种牙,就匆匆走了。
我在大厅等候。女医生女护士们客气文明,热情世故,我坐在大厅里想象无痛手术到底是否真无痛,还是略有些心情紧张,差不多每隔四十分钟,就冲到里面卫生间小便一回。莫名紧张,似乎是我从故乡王家塆带出来的毛病,终身难改。此外就是瞄瞄各色人等,打发心情。有个女孩居然在大厅沙发一角搞抖音直播。我是起身上厕所时注意到的,她穿着浅色清凉紧身装,侧身坐在沙发角落,头发前额明显绑了一条比本人头发更深黑更密紧的假发。到了视频里应该是可以乱真的,可以弥补她唯一可见的缺陷,不至于显得前额的浅草荒芜。视频明星们多么擅长扬长避短。有位老年牙患者,由太婆陪着,他身体看起来还健朗,但听力成问题,太婆附着他的耳朵,都需要大分贝才能顺利“翻译”医生的话。
到下午4点半,终于轮到我上楼,到教授主刀的手术室。
教授的开场白是很经典的安慰,不痛的啊,顶多打麻药时会痛一点。这天先种的是右下磨牙。大约20分钟做完植体。接过护士递过来的冰袋,捧着右脸颊下楼,拍片。一楼女医生的叮嘱,回家两天不能刷牙,用这个漱口水。她递上一袋东西说,里面两小瓶医用漱口水,还有一粒止痛药。又提醒道,严叔,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吃三天。8天左右听电话过来拆线。
下个星期天,我如约前往医院。
到前台报上姓名,照例在严叔的热情招呼声中候诊。
教授的手术室在二楼。我上去之前,已经把上次的伤口拆了线。拆线医生在我嘴里剪断缝线,用镊子扯出线头。我望着那个盘子,指着深绿色线头问,这是什么线?
她说,塑料的。
可不可以用降解材料?我这外行想当然问道。
她说,可降解的多是用于深度伤口。普通伤口用可拆线,好得快些,更方便些。
第二次是种左下磨牙和上面门牙左边的一颗缺牙,护士给我量过血压,查过血糖,时间已过了下午5时半。她提醒我,严叔,可以上楼了。
到了二楼手术室,教授在一边忙着打电话,估计是手术过程中忽略掉的电话。助手们让我在手术椅上躺下,做口腔和面部消毒。然后一个大罩子罩住我,只露出可能很难看的嘴巴。一会儿,教授上前,给我打了麻药,说,这是进口麻药。先做左下磨牙。教授说,嘴张大。我努力张嘴。他看我张得吃力又勉强说,你嘴张得越大,我就做得越轻松。
我闭目躺在那里,听得见也感受得到他在我的牙龈上切割、打桩、安装、缝合。他边种边问,这缺牙时间好久了吧?牙龈都有萎缩。种牙,像在原基上建房。但比原基建房麻烦,一般房基不会坏,牙龈却不等人。教授不时吩咐助手拿东西。另一位助手帮助吸口水,辅助喊口令:张嘴。闭嘴休息。
好了。教授又问:上面牙齿做不做?
我口齿不清喃喃反问:您觉得呢?
我问你是否受得住?他解释道,当然上面的种植要快一点。
一起做了吧。我发出模糊的嘟囔。
又是感受那一套程序。上面的牙齿是去年刚拔的,牙龈还算坚固,不像下面两颗。果然上面植体手术要快得多。随着他一声完了,助手揭开了蒙在我身上的罩子。我眼睛半睁半闭,适应了光亮,就站了起来。给教授他们道过谢,接过护士递来的冰袋,捧着左脸颊下楼,拍片。
这时已经是下午6点半了。楼下,医生护士们集在大厅是开例会。那位一直接待我的女医生看我下来,从座位上麻利站起身,拿着一袋药品,交代哪是止痛药,哪是漱口水。又拿着一个打印的单子,在两个药品上划线说,今天是种的两处,严叔现在回去就打针,这个药,打三天。
我用冰袋捂着左脸颊出门。来的时候暴躁刺眼的阳光,已经调成柔和的红光,跟钟家村的街道一起融进温柔时刻。我知道,我又一次经受住了先进医学的考验,跟着那柔光一起安慰自己。
我坐地铁回家,到三角路地铁站,不像平时出C出口,改从D出口出来,我知道附近有一家诊所,拿着单子跟医生说,种牙了,医生说让打几针消炎。
边打消炎针,边有家人和医生问,痛不痛?
怎么说呢?也可以说不痛。
但是又远不是简单的不痛。人们常说生老病死,其实里面应该加个字:痛。生老病死痛。不怕痛那是神,关公刮骨疗毒那种神乎其神。正常人是怕痛的。哪怕无痛种牙,也始终绕不开一个痛字。所谓无痛更多的只具有比较意义或者理论意义,只是把痛分散缓释了一下而已,痛本身仍然存在。或者说,痛和难受是两个概念,痛被摁住,难受又突出来了。试想好好一个人,置于手术椅上,医生执坚器在你齿颊间鼓捣一整套建筑工程,然后你肿头肿脸,唇舌间一股异味,血水涎水充塞,吐也不利索,吞又不情愿。再然后你含漱口水,打针吃药,不能正常进餐。这是一个人正常生活的停顿,甚至是一个人生命的更换,岂止无痛两字就简单概括得了的。
种了牙以后,我就是种了牙的人。这是新生的仪式,从此以后,我的眼光、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我的未来,都与之前会有较大差异。我从此获得了义齿,被赋予了铁的意志,钛的光芒,拥有了貌似坚固的未来。
术后加了教授微信。教授隔一天会问一下:今天痛不痛?情况怎么样?
我如实汇报。过了两天疼痛感减轻,但仍然只能吃流食,怕影响伤口。
教授说,种了牙以后,仍然要保养。种牙最大的问题是义齿上没有神经,有损坏也没有痛感反应。不能强行碰硬。碰硬的上限是花生米,蚕豆米千万惹不得。有的人种了牙,十年不见面,见面就说,牙齿怎么不行了?哪有这样的呢?机器也要保养,种牙后,植体也可能松动,或者不适应,需要随时调整,时常维护。
得,得,还是回到了保养,早知道保养这么重要,就好了。何必等到种牙后呢?我想起聚斯金德在《香水》中说的,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们的心。想跟教授开个玩笑,您控制了我的牙齿,所以也从此控制了我的身心。
![]()
专家点评: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 周淳
严辉文先生的这篇种牙纪实,字里行间满是对健康的重视与积极面对的勇气,十分值得点赞。面对牙齿缺失的困扰,他不仅主动预约专业治疗,还能克服候诊时的紧张情绪,全程配合医生完成两次种植手术,这种“主动求医、积极配合”的态度,正是口腔健康管理中最关键的一步。要知道,很多人因害怕看牙的不适感拖延治疗,反而导致牙龈萎缩、邻牙松动等更严重问题,而严先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正视口腔问题、积极接受治疗,才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明智选择。
种牙选择的理性认同与口腔治疗新趋势
严辉文先生在缺牙后选择种植牙修复,无疑是极具远见的决定。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功能与面部美观,还会导致牙龈萎缩、邻牙移位、对合牙伸长、关节的功能紊乱等连锁问题,而种植牙凭借其与天然牙接近的功能和稳定性,成为目前牙齿缺失修复的优选方案,完全契合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种植牙修复核心科普
种植牙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生物相容性极佳的植体(多为医用钛合金)植入牙槽骨,待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结合后,再安装基台和牙冠,完成修复。其优势显著:一是稳定性强,植体如同人工牙根,能牢牢扎根牙槽骨,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二是使用寿命长,做好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种植牙可长期使用;三是不损伤邻牙,无需像烤瓷桥那样磨除邻牙组织,对口腔健康更友好。就像文中教授比喻的“在原基上建房”,种植牙虽需经历手术过程,但术后能最大程度恢复口腔功能,让患者重新享受正常饮食。
正视“看牙恐惧”:舒适化治疗为你解忧
文中作者候诊时频繁小便的紧张状态,正是“看牙恐惧”的典型表现,这也是很多患者拖延治疗的重要原因。但如今,舒适化口腔治疗已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从术前的耐心沟通安抚、全面健康检查,到术中使用进口麻药精准控痛、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再到术后的定期随访与护理指导,舒适化治疗全程以患者感受为核心,将痛感和不适感降到最低。就像作者接受的“无痛种牙”,虽仍有术后轻微不适,但已彻底改变传统看牙的痛苦体验。因此,建议有看牙恐惧的患者,大胆选择开展舒适化治疗的医院,专业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会让看牙变得轻松可控。
口腔健康的核心:预防重于治疗
但必须强调,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干预,才是最经济、最舒适的口腔健康管理方式。种植牙虽好,仍需经历手术过程与术后恢复期,且治疗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能在牙齿出现轻微问题(如龋齿、牙龈炎)时就及时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定期洁牙、正确刷牙,就能有效避免牙齿缺失的发生。就像文中教授术后提醒的“种牙后仍需保养”,其实口腔健康的关键更在“事前预防”——早检查、早治疗,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口腔疾病带来的痛苦与花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