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海军公布了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今年 8 至 11 月的海试影像。排水量达 2.8 万吨的它,在夕阳余晖中尽显俄式武器的暴力美学,宛如 “海上霸王龙”。
今年夏天,于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外海,“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庞大舰体破浪前行。这艘历经 13 年升级改造的巨舰,成功启动核反应堆,进入海试阶段,再度引发全球关注。它作为苏联红海军遗产的典型代表,其回归不仅象征着一艘战舰的重生,更反映出俄罗斯维持大国海军地位面临的执着与挑战。
![]()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是 “基洛夫” 级核动力重型导弹巡洋舰的三号舰,1988 年以 “加里宁” 号服役,苏联解体后更名。该级舰是冷战时期苏联 “大船巨炮” 理念的极致体现,却因技术可靠性问题命运不佳。首舰 “基洛夫” 号长期大修,二号舰 “伏龙芝” 号早早停航,四号舰 “彼得大帝” 号年均出海仅 20 天。三号舰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更为坎坷,1997 年因核反应堆与主机故障停航,实际服役仅 9 年,总出海时长不足 300 天。
2012 年,俄罗斯启动该舰升级工程,原计划 2018 年重返舰队,却因技术与资金问题多次延误,2020 年才重新下水。此次改造全面更换舰上电路管线,搭载与 22350 型护卫舰同源的先进雷达和电子系统,包括可追踪 400 个空中目标的相控阵雷达与超视距探测设备。
![]()
武器系统升级是关键,拆除 “花岗岩” 反舰导弹发射架,换装 10 套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搭载 80 枚涵盖 “口径”“缟玛瑙”“锆石” 等多种类型的导弹。配合更新后的防空体系与 6 座 “铠甲 - M” 近防系统,全舰导弹总数仍达 476 枚,“武库舰” 威慑力依旧。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复活投入惊人,总耗资超 2000 亿卢布,约 24 亿美元,是初始预算四倍。这笔资金可在中国建造 2 至 3 艘 055 型万吨大驱。中国已建成 14 艘 055 系列驱逐舰,凭借全燃动力系统实现高航速与可靠性平衡,112 单元垂发系统可兼容多型导弹,形成规模化作战优势。
![]()
俄罗斯投入沉重,源于舰用动力系统困境。苏联解体后,其失去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生产能力,虽仿制出 M55R 柴燃动力系统,但仅适用于 4500 吨级护卫舰,核动力成为无奈之选。然而,核动力在巡洋舰上并非最优解,维护复杂、换料周期长,导致舰艇在航率低,制造与拆解成本高。
从战略层面看,“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在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修复前景不明时,将成为俄海军舰队核心,凭借 “锆石” 导弹威慑北约航母战斗群。但从实际效能看,单一巨舰难抵体系化差距,俄罗斯造船工业缺乏大型舰艇设计建造经验,未来海军发展仍依赖苏联遗产改造。“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海试,是冷战余晖与现实困境的交织,也凸显了中俄海军不同的发展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