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莞淇
从地缘政治冲突到全球供应链重组,世界正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新常态。展望2026年,台湾面对的挑战,已不仅是单纯的地缘政治风险,更是在全球权力重分配与供应链重塑的浪潮中,重新定义自身战略角色的严峻考验。在特朗普2.0时代,台湾如何在地缘夹缝与产业变局中,找到趋吉避凶的生存之道?
在日前召开的2025远见高峰会上,首场论坛“特朗普2.0下的全球震荡危机”便聚焦在中美博弈下的国际关系,以及台湾的挑战及机会。
特朗普政府主打“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等主张,将全世界推向一个更区域化,而非全球化的世界,加上多处军事冲突仍在进行,为全球动荡局势再添波澜。
身处中美角力核心之一的台湾,尤其无法置身事外,对企业界来说,同样是机会与挑战并存。展望2026年,台湾要如何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政经局势中,为自己开凿前行之道?
在这场汇集“长、中、青”三代政治学家的深度对话中。与谈者包括在两岸与国际关系领域深耕数十年的知名国际政治学者苏起,以及长期在美国第一线观察、与华府智库有密切交流的学者翁履中。两人从安全战略到产业经济,从宏观格局到微观应对,为台湾在特朗普2.0时代的变局中,提供了精辟的分析与深刻的警示。
论坛主持人、云朗观光集团总经理盛治仁开场便指出,过去几年,世界经历了疫情、气候变迁,到AI崛起的连番冲击,但特朗普的影响力,可能等同于这三者的总和,让全球都难以应对。这场论坛便从台湾、亚洲的切身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这场正在发生的全球震荡。
![]()
苏起:台湾面临“雪上加霜”危机,两岸对话是唯一出路
台北论坛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苏起提出严峻警告。他观察,过往10年以来,台湾局势可说是愈来险峻,如今来到7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险境。“过去的时代,已回不去了。”苏起直言。
在2025年退休前,苏起已担任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达14年,并曾担任台湾安全委员会秘书长、陆委会主委等重要职位。他长期钻研两岸关系,写过数本国际关系、两岸关系的专书,更为两岸官方沟通提出“九二共识”的重要用语。
苏起描述,特朗普的回归冲击全球,有如雪一般的影响力覆盖各国。但对台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两层台湾独有的霜冻,影响力可能更胜于特朗普。
第一层“霜”,是两岸军力对比的悬殊化。根据苏起长期追踪的数据与报告,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军力,自2020年以降的落差也拉大,只是这些趋势台湾民众大多无感。
苏起指出,无论是空军或海军,美军实力已无法守住第一岛链,甚至有些看法认为,连第二岛链也若将成为中国囊中物。如今,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很多都是演示性的,从国防工业基础到空军素质,都存在深层问题,如今美国“既不能打快,也不能打久”。美国缺乏保台能力,是台湾面临的第一层霜。
第二层“霜”,则是美国“不愿意保台”的政治现实。苏起分析,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运动,其价值观与当前民进党的主流论述,如绿能、同性婚姻等议题缺乏交集。在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思维下,他总结美国的态度是“软抗中,不保台”。
在10月底,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前一天发生的中美领导人会面,苏起观察,中美两国已近乎平起平坐,“这个非常清楚。”双方对谈重点放在关税、科技管制上,而台湾议题没有被谈起,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本没有准备好”。
苏起判断,北京之所以未在会中提及台湾,除了还在观察与试探对方意向,也是因为APEC不是一个适合的场合。但到了明年4月,特朗普到北京主场时,会是台湾需要密切注意的时机。
苏起认为,美、中双方都需要思考交易的内容与策略。台湾对特朗普来说,价值不高;对中国来说,价值却很高,对美方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易筹码”,只是在思考何时要使用这张牌。他直言,“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面对如此险峻的情势,苏起认为,台湾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否则,我们就将进入棋局的‘残局’,等着被吃掉。”他判断,唯一解方就是“两岸对话”,这需要台湾内部跨党派的合作,由三党共同推动,为台湾的生存找到一线生机。
如今,台湾来到关键时刻,“不能只想选举,”苏起表示,“必须思考如何面对境外的共同威胁。”
![]()
翁履中:产业是底气,务实应对政治虚招
美国德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更侧重产业与社会民间力量可扮演的角色,提出台湾的应对之道。他指出,“和平是武器,产业是底气,团结软实力,台湾才能永续。”
旅美学者翁履中为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专家,拥有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政治学博士。除了学术研究,他也时常在媒体发表政治时事专文,与大众分享台湾、美国政治局势的观点分析。
翁履中直言,现在做台美评论,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实话往往残酷,大众比较想听见一些安抚性的话。确实,团结民间能量,也是面对特朗普政府时相当重要的软实力。
他点出,当前全球政治的一大特征是“政治务虚,产业务实。”
政治人物为了选票,言论益发耸动,民主政治愈来愈像一场表演。产业界的本质却是务实的,必须面对真实的数据与挑战。产业领袖不仅需要超越政治人物的“虚”,理解背后“实”的利益所在,还要懂得如何配合政治演出。这,就是目前产业界的挑战。
面对中美实力逐渐拉近、中国自信心全面上升的格局,台湾要争取和平的战略思惟,必须建筑在强大的产业实力上。翁履中直言,近期台湾最需要担心的是“穷台丧志”。即便产业赚钱,若底层民众无感,可能会因人穷志短,助长无所谓的心态,认为无论谁统治都一样。
但目前因政治恶斗,压制台湾产业、企业家的产业能量与人才实力。然而,面对特朗普时代,台湾又特别需要跨出框架,使用更多创意来因应美国政策,不宜再用传统、单轨的对外思维,押宝美国的支持。
针对大众关注的半导体产业议题,翁履中表示,所谓的“硅盾”可能是一个虚幻名词,但在AI时代,半导体确实扮演重要角色。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若产业外移难以避免,台湾企业应积极谈判,争取双重课税协议、技术移转等对等利益,甚至考虑与美方客户合资成立美国公司。
翁履中分析,特朗普的行动模式“简单粗暴”,有如在打德州扑克,会不断虚张声势。假使他眼中的台湾只有半导体价值,就会忽视台湾的其他价值。但台湾在AI生态系中的能力不仅止于半导体生产,若能积极与美国客户合作、协商,善用产业界的力量,或许能“由下而上”影响华府决策。
最后,翁履中总结,台湾最大的突破口,或许仍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沟通。“在世界地图上找台湾,在两岸地图上找合作,产业地图上找突破,台湾内部的社会、政治上找团结。”他表示,整合人才与产业的软实力,并在两岸之间找到和平的突破口,台湾可望在外部压力下,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生存空间。
(本文系2025远见高峰会专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