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水富,万四姐这位六十八岁的老太太不跳广场舞就觉得闲得发慌,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靠着微薄养老金生活,每天不到一百五十块钱,她用玉米叶和旧衣服缝出一件济公穿的衣裳,拍短视频跳舞,没想到一下子火了,还带动十多个老人一起跳,这不仅是图个热闹,更是他们唯一能让人看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
从2015年起,当地民政局找来一些留守妇女,让她们每人照看十位老人,每个月给她们八百块钱,这笔钱里有六百块是财政出的,另外两百块由基金补贴,这些妇女每天要走山路去给老人送菜、陪着看病、打扫院子,有时候还得处理紧急情况,比如遇到老人吃错药或者中风倒地,就马上背下山送去医院,她们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社保,干的是实在活儿,拿的只是零用钱。
![]()
国家早就出台了居家养老和特困救助的政策,但落实起来很困难,水富的民政干部提到,符合条件的老人中超过六成不愿意住进敬老院,他们担心被看作负担,也不习惯集体生活,补贴标准偏低,只能帮助少数特别困难的老人,大部分条件一般的老人根本享受不到,政策听起来不错,实际却用不上。
![]()
近年来天气变得炎热,水富地区连续几个夏天温度超过40度,持续十多天,田里的庄稼大片干枯,老年人们还得外出劳动,顶着烈日干活,身体实在吃不消,到了2025年,有两家环保基金会开始推行“气候+养老”项目,在村里成立高温预警小组,教老人们调整服药时间,搭建遮阳棚,准备防暑药物,这种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很少见,但国家层面还没有跟进,目前全靠民间力量支持。
![]()
最让人揪心的,是这些老人其实不怕饿肚子,只怕没人陪着说话,大学老师做过调查,农村老人最需要的不是吃饭看病,而是有人能聊天,盐井村每个月办一次健康讲座,三百多位老人从十里外赶来,车费二十块对他们来说是一天卖菜挣的钱,可他们还是来了,广场舞成了他们唯一能聚在一起的地方,子女十年没回家,跳舞就成了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
问题卡在基金会和零星拨款支撑项目上,服务人员流动性太大,干两年就离开,没人愿意长期坚持,地方政府既缺资金也缺乏动力接手,当前农村养老能够维持,靠的是留守妇女无偿付出和老人们自己默默忍受,这不是什么感人故事,而是无奈之举,细想一下,一个社会如果连老人的基本陪伴都要依赖跳舞活动和临时人员,那它缺失的不是金钱,而是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