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3年多,这场21世纪欧洲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激起层层涟漪。有趣的是,当交战双方都在承受巨大消耗时,有些国家却意外成为“战争红利”的受益者,而另一些则被迫承受连带损失。
![]()
三大赢家:军火、能源与地缘套利
首先看“致富组”的三个典型代表:
美国堪称最大赢家。根据瑞典智库数据,2023年美国武器出口占全球份额已升至42%,光是“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的订单就让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更关键的是,欧洲能源危机让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欧出口激增67%,每艘驶往欧洲的LNG船就能带来超过1亿美元利润。美联储加息周期吸引的欧洲避险资金,更是给华尔街送上“意外之财”。
![]()
土耳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作为北约成员国,它既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又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
土耳其银行成为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里拉结算规模暴涨;其军工企业凭借TB-2无人机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订单排到三年后。这种在夹缝中左右逢源的能力,让土耳其GDP在2023年逆势增长4.5%。
印度则把“战略自主”玩到极致。通过大量购入打折俄罗斯原油(日均180万桶),精炼后转售欧洲,印度仅2023年就从能源转口贸易中获利近百亿美元。莫迪政府这种务实外交,既保障了能源安全,又赚取了丰厚差价。
![]()
三大输家:战争泥潭与连带损伤
再看“致贫组”的典型:
俄罗斯虽然通过能源出口维持了战争机器,但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2023年军费开支占GDP比例飙升至7.5%,外汇储备遭冻结,高端芯片禁运导致军工生产受阻。
更深远的是,30万精英人才外流,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潜力被严重透支。世界银行预估其2024年GDP增长率仅0.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乌克兰经济遭遇毁灭性打击。GDP在2022年暴跌29%,工业重镇顿巴斯沦为焦土,超过800万人沦为难民。尽管西方援助不断,但2024年财政赤字仍高达370亿美元,全靠外部输血维持。战后重建预计需要5000亿美元,相当于其战前三年GDP总和。
欧盟成为“最憋屈的受害者”。能源价格暴涨引发去工业化,2023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被迫将部分产能永久转移至中国;通胀高企触发民众购买力下降;援乌资金已超过770亿欧元,这些真金白银原本可用于数字转型和绿色革命。
![]()
那么中国处于什么位置?答案是:既非纯粹赢家,也非典型输家。
受益方面,中国凭借中立立场成为“安全避风港”。2023年对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汽车、机械设备出口填补了西方品牌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中欧班列运量创历史新高,成为受阻海运线路的重要替代。
挑战同样存在:欧洲市场萎缩导致对欧出口下滑;美国借机推进“友岸外包”,部分产业链向墨西哥、印度转移;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推高了进口成本。
但总体来看,中国展现出了大国经济的韧性。通过保持与各方的正常贸易,巧妙规避了直接冲击。就像一位经济学家所言:“当别人在浪涛中挣扎时,中国像一艘压舱石稳固的巨轮。”
![]()
在现代战争中,没有绝对的旁观者。每个国家都在承受战争的外溢效应,区别只在于应对智慧。
对中国而言,坚持和平发展、深化内循环、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或许正是从这场地缘政治风暴中悟出的生存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