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沪深指数!北交所4年狂开282家成A股最大黑马,散户能上车吗
说句实在话,咱们A股这几年要是评个“进步最快新星”,北交所绝对能排进头名。
2021年刚敲钟开市那会儿,不少老股民都抱着观望态度:一个专门服务小企业的新交易所,能成气候吗?四年时间过去,这份答卷直接让人竖起大拇指:上市公司从最初的81家,一下子冲到了282家,翻了三倍还多;合格投资者更夸张,从不到450万户暴涨到950万户,四年净增500多万户。
这增速,放在整个A股市场都算是“尖子生”水平。
肯定有人要犯嘀咕:扩张速度这么快,不会是为了凑数牺牲质量吧?咱先别急着下结论,把数据摊开了说就清楚了。
截至11月14日的最新统计,北交所里中小企业占比超过八成,民营企业将近九成,最关键的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可能有朋友不懂“专精特新”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行业里的“隐形冠军”,要么专做一门别人替代不了的手艺,要么技术壁垒高到能卡别人脖子,全是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这些实打实的硬科技领域玩家。
清华大学田轩院长说得挺实在,北交所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比A股其他任何板块都快,这可不是瞎涨,刚好接住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
而且北交所没走“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老路,扩规模的同时把质量关把得死死的,完全符合大家对“小而精、小而强”的期待。
就像咱们买东西,宁愿少买几件精品,也不愿堆一堆次品,北交所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赚钱能力才是检验成色的硬指标。
今年三季报数据一出来,除了ST广道这家特殊情况的公司,279家披露财报的北交所公司里,230家都实现了盈利,盈利面足足超过八成,平均每家营收达到5.2亿元,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
这里面北证50成份股就是“定海神针”,50家公司直接贡献了全市场近四成的营收,尤其是北交所“一哥”贝特瑞,单家公司营收就突破百亿,说是业绩“压舱石”一点都不夸张。
要知道,这些公司大多是中小规模,能有这样的营收和盈利表现,足见硬科技的变现能力有多强。
今年北交所还有件标志性的大事,完成了“920”新代码切换。
北京南山投资的周运南说得特别到位,这可不是简单换个数字那么简单,相当于给北交所“换了新身份证”,彻底和新三板的历史划清界限,正式和沪深两市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开启了“920新时代”。
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以前找北交所股票还得翻半天,现在看代码开头是920就知道,辨识度一下就提上来了。
你发现没,前两年聊北交所,大家最头疼的就是“流动性”这个词。
![]()
啥叫流动性?说白了就是“买卖方便程度”,以前想买某只北交所股票,可能挂单半天没人卖;想卖的时候,又找不到人接盘,资金不敢轻易进来。
但今年这局面彻底反转了,北交所直接火成了“网红”。
最直观的就是北证50指数,从去年9月24日到现在,累计涨幅超四成,把沪深两市的主要指数都甩在了身后,妥妥的“黑马指数”。
新股表现更是炸翻了天。
9月初刚上市的三协电机,首日直接暴涨785.62%,创下今年A股新股涨幅纪录,成了名副其实的“涨幅王”。
咱再看看整体数据:今年以来北交所一共上新了20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高达324%,就算是涨得最少的那只,也有150%的收益,其中12只新股首日涨幅超200%,9只直接突破300%。
更牛的是,今年A股新股涨幅前十的榜单里,北交所直接霸占了五席,三协电机、广信科技更是直接冲到第一和第三的位置,这赚钱效应谁看了不眼红?
这波热度可不是碰运气撞上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政策发力和制度优化。
田轩院长就分析过,北证50ETF加速推进、做市商制度不断优化,再加上中长期资金慢慢进场,流动性结构正在一步步变好。
特别是马上要推出的北证50ETF,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的余伟专家说得很明白,这东西就是给普通投资者“开绿灯”,以前买北交所股票有资金门槛,现在买ETF几百块就能参与,能给市场带来一大波稳定的增量资金。
而且监管层也在使劲“拉人气”。
早在去年4月,证监会就简化了科创板投资者开通北交所权限的要求,当时合格投资者数量一下就突破了690万户,现在冲到950万户,这政策功不可没。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交所还在主动“开门迎客”,搞了多场国际投资者推介会,和彭博、路孚特这些国际数据服务商合作,让外资也能方便地参与进来,资金来源一下就拓宽了。
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最近还透了个好消息:正在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这对上班族来说可是福音,白天没时间交易,盘后也能挂单;对大资金来说也更友好,能减少大额交易对股价的冲击,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从另一个角度看,四岁的北交所其实还处在“少年成长期”,后面的路还长着呢,但发展方向已经看得明明白白。
鲁颂宾最近就公开说了,接下来要重点抓四大任务,每一项都精准戳中了市场的痛点。
![]()
首先就是优化上市标准,审核要更精准,不能让“混子公司”蒙混过关;同时还要深化新三板改革,给企业搭好“成长阶梯”,让好企业能从新三板一步步培育壮大,最后顺利登陆北交所。
投融资两端也要“齐步走”,不能一头热。
融资端这边,会把好“入口关”,让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以后企业上市要是敢造假,中介机构也得跟着担责任,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同时会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那些赚钱多的公司,也会引导它们通过分红、回购股票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投资端这边,会重点推动更多专门投中小市值股票的公募基金落地,把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这些“长钱”真正引进来。
要知道,市场要稳,靠的就是长期资金,短期炒作只能热闹一时,长钱进来了才能走得远。
田轩院长对北交所的未来更有信心,他拿国际知名的纳斯达克做了个对比:人家光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有3000家公司,北交所现在才282家,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审核效率越来越高,做市商、融资融券这些基础制度慢慢落地,北交所未来完全有冲到千家规模的潜力。
大家别忘了,纳斯达克刚开始的时候也全是小公司,后来才慢慢培育出苹果、微软这些全球巨头,现在北交所里的这些“小巨人”,说不定十几年后就成了咱们中国的科技巨头。
更值得期待的是,北交所还在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鲁颂宾就提到,接下来会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企业、投资者、产品等方面探索对外合作,稳步提升市场国际化程度。
以后说不定能看到更多外资机构重仓北交所股票,也能有北交所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合作,市场活力只会越来越强。
北交所这四年,没走“铺摊子”的粗放路子,靠“小而精”的硬实力站稳了脚跟,硬科技成色和赚钱效应都摆在台面上。
接下来北证50ETF和盘后交易落地后,流动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它不只是个交易所,更是给中小企业找机会、给普通投资者投硬科技的“双向桥梁”。
别小看现在这282家公司,现在的“小不点”里,保不齐就藏着未来的“华为”“宁德时代”。
![]()
这波硬科技的风口,值得咱们好好盯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