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二十九了,老辈人常说“秋冬交,习俗到”,这一天虽不算什么大节,但藏着不少关乎健康和祈愿的民间智慧。可能有人不知道,农历九月三十本是药师佛诞辰,信众们也会在九月二十九这天前往寺院供佛祈福,盼着消灾延寿、身体康健;而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大寨村,吴姓侗家人会在这时候过古堂节,杀猪敬神、办节宴,延续着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不管是祈福还是过节,明天是农历九月二十九,再忙也要记得“吃二样,做二事”习俗,吉祥平安人幸福。
![]()
一、吃二样
1、姜丝粥
进入秋冬,姜丝粥更是这个时节的“暖心担当”。先不说别的,单是“粥”和“全”的谐音,就藏着“事事周全”的好寓意,喝一碗心里都觉得踏实。而且秋冬寒气易侵体,生姜能祛寒暖身,和软糯的米粥搭配在一起,既能暖胃又不刺激,老人孩子都适合吃。
食材:大米100克、生姜30克、清水适量、少许食盐(可选)
![]()
做法:先把大米淘洗干净,提前用清水泡20分钟,这样煮出来的粥更软糯;生姜去皮后切成细细的姜丝,喜欢姜味浓点就多放些,怕辣的话就少放或切粗点后期好挑出。砂锅里加足量清水烧开,放入泡好的大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期间要时不时搅拌一下,防止糊底。熬到大米开花、粥变得浓稠时,放入姜丝继续煮5-8分钟,让姜香充分融入粥里。如果口味偏咸,可加少许食盐调味,要是喜欢清甜口,直接喝就很有滋味。
2、鱼炖豆腐
秋冬进补讲究“鲜而不腻”,鱼炖豆腐刚好符合这个要求,而且寓意还特别好——豆腐谐音“都有福”,鱼肉象征“富贵有余”,两者搭配在一起,既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互补,吃起来鲜香味浓,暖身又滋补。
![]()
食材:新鲜鲫鱼1条(约500克)、北豆腐1块、生姜3片、葱段适量、料酒1汤匙、食盐适量、白胡椒粉少许、食用油少许
做法:鲫鱼处理干净,特别是鱼腹内的黑膜要刮掉,不然会有腥味,鱼身用厨房纸擦干水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既能去豆腥味又不容易煮烂。热锅冷油,放入生姜片擦锅,这样煎鱼不容易粘皮,然后放入鲫鱼,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足量的开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1汤匙料酒去腥,然后放入豆腐块,转小火慢炖20-30分钟,直到汤汁变得奶白浓稠。最后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白胡椒粉调味,撒上葱段,关火焖1分钟即可出锅,趁热喝汤吃菜,浑身都暖和。
二、做二事
1、祈福
对于佛教信众来说,农历九月二十九是替代九月三十药师佛诞辰的祈福日,这天会前往寺院供佛、诵经,祈求家人身体健康、消灾解难。这并非封建迷信,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传统信仰文化的尊重。
![]()
2、筹备过冬物资
农历九月二十九临近冬季,“未雨绸缪”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生活智慧,这时候筹备过冬物资再合适不过。北方的家庭可以开始腌制腊肉、香肠,通风晾晒后冬天就能享用;南方也可以准备些腌制的咸菜、腊味,搭配冬季的火锅再合适不过。
除了吃食,还要检查家里的御寒衣物,把厚外套、羽绒服翻出来晾晒,被褥也晒一晒去除潮气,晚上睡觉更暖和。
部分地区还有“九九消寒”的习俗,比如约上家人朋友吃顿热乎的火锅,喝上一小杯热酒,既能抵御初寒,又能增进感情,让冬日的寒冷多了份暖意。
![]()
明天不妨照着这些习俗试试,喝碗姜丝粥暖身,和家人吃顿鱼炖豆腐,再筹备些过冬的物资,带着这份踏实和暖意,迎接冬日的到来。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感受传统习俗里的生活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