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现金贷市场中关于分转商城的争议不断。部分用户反映,曾于分转商城平台申请贷款,但被要求开通会员或者积分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申请,付费后并没有实际放款。
分转商城曾从事的现金贷业务,涉嫌存在强制捆绑扣费,侵害消费者权益。在第三方平台上,用户将分转商城称作“反申请平台”“骗会员费平台”等,皆是对分转商城平台扣费乱象不满的表达。
分转商城平台信息显示,其已经不涉及金融借贷服务,主要从事积分商城业务。经新快报财经进一步发现,作为不涉及借贷业务的积分电商平台,分转商城却仍在收集用户信用信息、征信信息,用于贷款申请等目的。
另外,在第三方贷超平台中,还可以看到“分转零花钱”的身影。尽管受行业监管趋严、业务合规性存疑等因素影响,分转商城“去金融化”明显,但平台的金融底色依然可见。
采集信用信息,隐私保护越界
分转商城是深圳分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转科技”)旗下的积分电商平台,分转商城基于用户的积分权益,为用户提供线上与线下的积分购物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分转科技成立于2023年10月,是一家融合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商城广告运营、智能终端、技术服务支持、市场营销策略及多元化零售业务的一站式综合性数字化企业,打造了一个集“电子商务+自有产品+线上线下生态圈+消费场景”于一体的供销+场景服务生态模式。分转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为梁醒越,实际控制人为张赟。
虽然成立时间并不久,但分转科技及分转商城因涉及现金贷业务,被众多借款人熟知。根据此前用户提供的分转商城服务页面,分转商城提供零花钱等金融借款服务,并导流其他贷超产品。
如今的分转商城服务页面显示,仅有积分超市、生活权益、电商购物等服务,没有现金贷、借钱相关服务。分转商城平台亦明确,其属于积分制电商平台,没有借贷服务。
虽然分转商城从涉足现金贷到去金融化,但平台中的借贷底色依然可见。尤其是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分转商城竟然存在向用户收集、查询并使用金融信用信息及征信信息的情况。
根据平台服务信息,分转商城表示,积分直接当钱花,大牌好物0元兑,闲置积分变“活”钱。当用户点击相关商品使用积分兑换时,可能面临可用积分不足,这时平台提示可“立即前往获取积分”。
在积分获取路径上,分转商城提供了四种方式,排在首位的便是充值得积分。用户在分转商城通过充值获取积分,一元可充值10积分。除了付费获得积分,用户在分转商城中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得积分、玩游戏得积分、购物得积分。
不过,与充值得积分相比,其他积分获取渠道明显效率更低。比如,所谓的看视频得积分,观看两分钟视频仅得1积分,而如果想使用积分兑换商品,单个商品可能需要数千积分。
令人疑惑的是,在玩游戏得积分中,分转商城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而在身份认证环节,要求用户同意“人脸识别授权书”、“电子签章授权书”以及“个人信息查询及使用综合授权书”。
在上述信息协议中,涉及多项金融贷款类信息授权。比如,人脸识别验证授权书中提及,分转商城通常不会向其他任何公司、组织和个人共享用户的人脸信息,但“为了满足用户的借款需求,向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必要信息”等情况除外。
另外,根据分转商城“个人信息查询及使用综合授权书”,深圳市分转科技有限公司及合作方作为被授权人,用户须同意并授权被授权人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征信机构、第三方金融机构、第三方数据公司等第三方平台查询、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同时,授权被授权人可在本人借款业务申请阶段及业务存续期间,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查询本人的信用信息。
![]()
并且,用户需签署“个人信用及相关信息查询使用委托授权书”,该委托授权书中的“信息传输使用授权”明确,用户同意并授权深圳市分转科技有限公司以协助用户完成产品/服务申请之目的,根据合作方产品/服务之要求,采集、解析、保存、整理、加工以上提供或授权提供之信息,并授权合作方及其合作的第三方在以下用途使用上述信息:审核用户授信、贷款等产品申请,处理用户贷后管理事务,向用户推荐其他产品或服务等。
在分转商城个人信息授权书中,用户还需要签署征信授权书,同意被授权人在办理审核本人贷款及其他信贷业务申请等业务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本人信用报告。
![]()
一个不涉及借贷业务的电商平台,为何收集并查询用户信用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这或与分转商城此前的现金贷、贷超业务相关,但站在纯电商服务角度来看,分转商城收集如此多的个人敏感信息,违背了最小必要原则,也超越了隐私保护的边界。
虽然分转商城App中已无借贷服务入口,但在第三方贷超导流服务中,仍能看到分转商城相关借贷产品。
![]()
被指存在“无故扣费”“捆绑强扣”
在小额金融借贷领域,依托在线购物商城实现场景交易与金融借贷闭环的平台模式早已存在。只不过,相比京东、淘宝等头部电商金融服务,分转商城曾推出的“积分+会员+贷款”的模式更加激进。
![]()
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出现大量关于分转商城强扣费用、贷款捆绑扣费等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有借款人表示,其在分转商城APP注册登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签约霸王条款,每月扣款269元,要扣12个月,发现银行卡被扣款后,找到分转商城客服才了解此事。其认为,这是金融诈骗行为,并要求平台退款。
还有借款人称,于2025年4月在分转商城办理贷款业务,但分转商城强制要求办理会员(269元一期),但办理会员后并无下款。截至投诉发布日,共扣费四期,无取消或停止自动扣费按钮。
![]()
与上述借款人类似,还有更多的借款人指出,曾在分转商城借贷时被平台收取相关权益费用,却没有实际放款结果。比如,一位消费者投诉称,由于分转商城提供借贷服务,于是其绑定银行卡尝试借款,然而借款时发现需要有3000积分才能提供借贷服务,然后就签署了2期的所谓会员,每期269元,但贷款一直处于审核中……与平台客服咨询怎么取消会员费,结果被告知必须充值三百元积分才可以取消。该借款人认为分转商城借贷服务涉嫌欺诈。
![]()
借贷过程中出现的前置会员权益等增值服务,亦是分转商城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之一。根据分转商城相关服务协议,分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商品展示与推荐、交易支持、信息推送、广告、其他服务。其中,其他服务项包括但不限于会员权益、积分兑换、客服支持等。
行业人士认为,部分贷超和助贷平台推出的所谓权益,本质上属于强扣业务。用户在贷超等平台申请贷款并填写相关申请资料,平台会反馈一个授信额度,比如五万元至十万元不等,但实际上该额度是虚假额度,目的就是诱导用户开通会员,进行捆绑收费。
“贷超类的平台根本没有放款业务,即便用户开通会员,也不会实际放款,只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继续导给其他贷款平台或者‘高炮’平台。此模式不仅涉嫌欺诈,而且容易对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造成威胁。”
关于贷款会员、贷款增值服务权益业务,由于涉嫌通过捆绑形式增加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年内监管已对该类业务进行整顿并加强管理。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前不久,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会员权益业务作出限制,要求必须确保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严禁通过强制捆绑“会员权益”“增值权益”等方式变相提高综合融资成本。
虽然分转商城现金贷业务调整转型,但在存量业务中,因贷款服务捆绑搭售收费权益而暴露出的合规隐患,仍未平息。
采写: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