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刚从43天的预算停摆边缘爬出来,反华情绪又开始升温。某些政客、智库、组织这几天轮番上阵,语气一个比一个重,仿佛中国已经把“经济武器”加载完毕,下一步就等发射。
问题是,这场戏里谁才是真正的主角?谁又在拿“中国产业崛起”当挡箭牌?
![]()
停摆刚完,美国反华组织就“开火”
43天的预算拉锯战刚落幕,美国国内突然又冒出一股新的舆论浪潮。以美国国会下属的“中国委员会”的反华组织开始炒作所谓“中国经济武器”的威胁,甚至声称“中国子弹已上膛”,摆出一副“战争临近”的危机感。
他们的说法很有煽动性,但细看内容,依旧是老调重弹:从希音的全球扩张、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到中资企业在高端品牌上的突破,全都被包装成了对美国及西方秩序的“系统性挑战”。
这时候再回头看法国乐天CEO杜福尔的话,倒显得格外清醒,他早就指出,欧洲人盯着希音的价格战吵来吵去,其实是抓错了重点,其实真正的危机是在于它已经不再学欧洲了。
![]()
希音在巴黎BHV百货的入驻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街头的抗议、政客的喊话全都集中在“低价”“污染”“劳工透明”等标签上。听着像是维权,实则更像一种焦虑。
欧洲快时尚的老打法是“先设计、大批量、全球铺货”,ZARA、H&M这些品牌吃过红利,但如今库存成本越来越高,2023年H&M的库存就占了收入的10%以上。消费者变了,市场节奏也变了,这套模式开始显得笨重。
反观希音用的是小单快反的数字化链路,先做100件“试水”,根据数据决定加单还是撤单。新品从设计到上架,最快三天搞定,ZARA的两周节奏都被甩在身后。环保方面也不是空话,希音用了数码冷转印,6年节水113万吨,真实可查。
![]()
这是模式降维,欧洲品牌还在搞春夏秋冬四季上新,希音已经在跟着数据实时迭代。欧洲盯着“价格”看问题,等于拿放大镜看错方向。
模仿期结束,非对称竞争才刚开始
不仅是快时尚,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品这些领域,中国企业同样在迅速突围。比亚迪2025年在欧洲销量同比飙了356%,靠的是稳扎稳打的刀片电池和垂直整合。小鹏汽车也成了第一家在欧洲交付破万辆的中国品牌,高端车型卖得风生水起。
![]()
欧盟就算把关税加到35.3%,也挡不住用户真金白银的选择,中国车企能走到这一步,是十年技术积累换来的,可不是靠补贴堆出来的。
高端领域也不好欺负了,高梵羽绒服把中国非遗工艺整合进匈牙利白鹅绒,巴黎时装周直接跟Moncler同台;ICICLE不仅在巴黎开设计中心,还把法国老牌Carven收归旗下,这是玩出中法融合的新路子。
这些品牌已经在强调“我是谁”,他们已经开始重新定义了标准本身。
![]()
欧洲卡壳了,美国开始“甩锅”了
欧洲的问题不止在产业端,更在系统性僵化上,欧洲企业在14项关键技术方向上,仅有4项能和中美竞争,研发投入比美国低40%,资本回报率也少了四个点。
创新生态也难撑大局,欧盟搞了一堆监管法案,像AI法案的出发点是合规,但结果是资本外流、人才流失。德国AI产品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这说明创新力本身出了问题。
市场本身也太碎,有27个国家,295个交易场所,税法不统一,钱很难快速流到科技企业。再加上保守的投资文化,共同基金费用比美国高六成。
![]()
这些问题美国看得清楚,却不愿承认自己的盟友在掉队,于是干脆装作看不见,把聚光灯打回中国,制造紧张感,给自己国内的产业政策找台阶。
中国企业“懒得抄”是信心
法国CEO杜福尔那句“他们连抄我们都懒得抄了”,听起来刺耳但确实反映了趋势。
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一直在追赶西方,模仿、学习、再创造。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思路、标准、体系。
希音的供应链管理、比亚迪的技术闭环、高梵的文化创意都是中国土壤里长出来的。
![]()
这是一种战略成熟,就像雄安高铁站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580万千瓦时,已经在用中国标准定义绿色基建。欧洲很多企业还在讨论可持续的定义,中国已经在做了。
美国的焦虑来源于一个现实:中国已经从“模仿者”变成了“定义者”,而美欧当前的制度、思维和政策反应,跟不上这场转变。
“中国子弹上膛”是误导,真正的火药桶在西方自己脚下
![]()
美国反华组织那句“中国子弹已上膛”,说得像中国准备出击,但从实际看,中国的做法始终是市场化、技术驱动和制度建设,没有封锁、没有胁迫、并且也没有政治绑架。
反倒是西方在用“武器化”的逻辑看待市场竞争,把正常的技术进步说成战略威胁,这不但误导了公众,更可能耽误自身的调整时机。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如果西方继续用冷战思维看全球竞争,那火药味是来自他们自己制造的焦虑和误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