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见过太多00后大学生的矛盾与迷茫:他们熬过了衡水模式的高压三年,抱着对自由成长的期待踏入大学校门,最后却发现自己走进了另一座更隐蔽的牢笼。
上课要交手机、请假要发定位、寝室不能挂床帘,连晚自习都要坐满一年,曾经憧憬的自主规划,能力提升,慢慢变成了打卡签到,刷绩点的机械重复。
更讽刺的是,那些拼尽全力把绩点刷到4.0的学生,毕业求职时却连基础技能都拿不出手,明明是人生中最该积累实力的四年,为什么00后的大学,反而成了高中的延续?
![]()
就业困境背后
打开招聘软件不难发现一个扎心现实:很多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实操经验和项目能力,而非单纯的绩点高低,可如今的大学里,唯绩点论依然是硬规则。
奖学金、保研资格、优质实习机会,几乎都被绩点牢牢绑定,为了不落后,00后们只能被迫卷入这场绩点竞赛,选课时优先挑给分高、作业少的水课,考试前死记硬背知识点。
![]()
毕业后拿着漂亮的成绩单,却发现自己连职场最基础的技能都不会,计算机专业有个典型案例,某学生大学四年绩点稳居专业前5%,奖学金拿到手软。
计算机二级、英语六级等证书也早早收入囊中,可面试时被要求写一个简单的代码框架,他却半天无从下手,原来他四年时光都用来刷绩点,几乎没接触过真实项目。
![]()
最后只能花2万多报培训班从头学起,才能勉强达到职场入门门槛,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能选择灵活就业。
帮人代练游戏、在夜市卖烤肠,甚至把考研考公当成避风港,考了三年都没考上,还说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些困境的根源,其实是高中化的大学管理模式。
![]()
学校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形式化的管控上,却忽略了就业这个核心目标,学生每天要花一个小时拍晨跑视频打卡,花十分钟排队交手机、领手机,晚上还要强制坐在教室里上晚自习。
哪怕没事可做也不能离开,有学生本来想利用课余时间运营新媒体账号,积累实践经验,结果被这些形式主义的要求挤占了所有时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当学生把大量精力消耗在无意义的打卡和签到上,真正用来学技能、做项目的时间自然所剩无几,毕业后在职场上碰壁也就不足为奇了。
![]()
消失的自由与被束缚的成长
如果说唯绩点论让大学生失去了实践能力,那无处不在的高压管控,则让他们连基本的自由和私人空间都成了奢望,前段时间贵州某高校大二学生跳湖轻生的新闻,让无数人揪心。
这个学生的遭遇,戳中了太多00后的痛点:军训刚结束,学院就要求上晚自习,还承诺考过计算机证就能免修,可等他拼尽全力考下证书,学校又改口说必须上满一年。
![]()
到了大二,本以为专业课增多能摆脱晚自习,结果每天依然累得抬不起头。这种出尔反尔的管控,慢慢压垮了他的心理防线,这样的管控在如今的大学里并不少见。
上课交手机已经成了很多学校的规定,老师会准备一个大手机袋,学生一进教室就得把手机塞进去,美其名曰专心学习。
![]()
可专业课上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想拿手机搜一下都没机会,只能硬着头皮记下来,课后再花时间查证,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请假流程更是繁琐到离谱,想请个病假比登天还难,必须先拿医院的挂号单证明自己确实去看病了,看病期间还要给老师发定位打卡报备,回来后病历本、缴费单一样都不能少。
![]()
否则就不给批假,有学生感冒发烧想休息,光跑医院开证明就折腾了大半天,病没好还耽误了休息,第二天只能带病上课,更让人窒息的是对私人空间的剥夺和双重监控。
很多学校会进行寝室突击检查,学生会的人推门就进,要求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床上不能有杂物,甚至连床帘都不让挂,理由是影响管理,怕学生在里面做不好的事。
![]()
可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需要独立的空间和隐私,哪怕是在床帘里跟家人打个视频电话,都得提心吊胆,更离谱的是家长群的存在。
学生有没有上晚自习、有没有晨跑打卡、考试成绩如何,都会被老师一一发到家长群里,本来上大学是为了培养独立能力,结果家长反而被绑得更紧,学生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监控下,完全没有成长的空间。
![]()
回归教育本质
其实我们并不是反对大学管理,也不是说绩点不重要,合理的管理能保障教学秩序,绩点也是衡量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不能为了管而管,绩点不能为了刷而刷。
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学生从校园平稳过渡到职场,让他们掌握生存技能、明确人生方向,而不是把学生关在高考集中营里,继续过着被监控、被安排的生活。
![]()
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早就点破过这种高中化大学的危害:它让学生错过了青春该有的精彩,更错过了就业该有的准备。
那些在大学里被管得严严实实的学生,起床、自习、打卡都有人盯着,毕业后突然要自己投简历、面试、规划职业,自然会感到迷茫无措。
![]()
而学校为了追求漂亮的排名,还在就业率上做文章,数据显示就业率往往高达95%以上,可实际上至少有30%的学生是灵活就业,真正找到对口工作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误导了社会更耽误了学生,真正有价值的大学管理,应该把重心放在实处,学校可以多开一些实操课程,让学生能跟着老师做真实的项目,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
也可以积极对接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让他们提前了解职场、积累经验,还可以减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要求,多给学生留些时间。
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擅长什么,当学校把注意力从打卡签到转移到能力培养上,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毕业后也能更快地适应职场。
![]()
高中三年的衡水模式,已经消耗了00后太多的精力,他们期待的大学,是充满自由与机遇的成长之地,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
希望所有高校都能明白,大学的意义不在于管控而在于引导,不在于刷数据而在于育人才,让高中化的管理模式退出校园,让大学回归它该有的样子,别让形式主义偷走00后本该光明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