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亚太区美容展释放哪些新信号?
《中国化妆品》杂志|苏悦怡
2025年亚太区美容展(Cosmoprof Asia 2025)11月11日在中国香港盛大启幕,再次将全球美妆产业的目光汇聚于此。作为由博洛尼亚展览集团(BolognaFiere Group)与英富曼集团(Informa Markets)联合主办的行业旗舰盛会,本届展会已迈入第28届,规模再创新高,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最具号召力的美容与化妆品B2B盛会地位。
本届亚太区美容展上,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688家参展商齐聚香江,展示涵盖护肤、彩妆、香氛、美发、美甲及供应链全领域的前沿成果,展览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其中,近九成参展商来自中国香港以外地区,充分印证了中国香港作为全球美妆产业枢纽的吸引力。
展会分设两大主场馆、四大核心展会,全面覆盖供应链与品牌端。其中,亚太区美容供应链展(Cosmopack Asia)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聚焦配方研发、OEM/ODM生产、包装机械及原材料创新;亚太区美容展(Cosmoprof Asia) 则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亮相,集中展示全球香水、彩妆、美甲、美发及美容院产品。据主办方统计,超过7万名专业观众莅临本次盛会现场,来自欧洲、美洲、中东、北非及亚太地区的买家云集,共同探索未来美业的无限机遇。
![]()
亚太美妆新常态:
创新、可持续与跨文化共创
![]()
在科研与可持续发展主导的美妆时代中,创新、绿色与跨文化共创成为本届展会的三大关键词。
从展馆布局到买家洽谈,从论坛主题到品牌陈列,《中国化妆品》杂志在本届亚太区美容展现场观察到三股清晰的产业脉动——创新驱动、可持续常态化与跨文化共创。这不仅是展会内容的关键词,更是亚太地区美妆产业未来竞争力的缩影:“科技创新”正成为品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钥匙;“可持续”正在取代“华丽”,成为美妆产业的主流语言;而“跨文化共创”则让亚洲市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英富曼集团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颖(Margaret Ma Connolly)在记者会上指出,本届展会的独立贸易买家数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90%为提前预注册买家。这不仅使主办方能够更精准地洞察他们的采购意向与品类需求,也表明展会吸引的不只是“更多的人”,而是“对的人”。
![]()
英富曼集团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颖(Margaret Ma Connolly)
可以预见,以亚太区美容展所揭示的行业趋势为风向标,美妆产业正从“规模增长”迈向“质量增长”,从“产品竞争”走向“价值共创”。这既是展会专业化与国际化的体现,更是全球美妆产业在供应链重塑与消费观念进化背景下的一次系统性升级。
创新:不仅仅是“爆品”,更是系统化能力建设
在今年的亚太区美容展现场,“创新”不再只是新品发布的噱头,而是贯穿配方、感官、制造与营销全链路的系统性能力。
博洛尼亚展览集团亚洲区国际营销主管Francesca Donati表示:“创新与可持续、天然成分一道,构成了消费者最关注的三大核心方向。”
![]()
博洛尼亚展览集团亚洲区国际营销主管 Francesca Donati
这种创新是务实的,也更贴近真实消费场景。
在展馆中可以看到,来自澳大利亚的品牌以植物基与微生态修护为核心,推出面向敏感肌的系列新品,采用植物原料与生物发酵技术,凸显“自然+科学”的双重理念;韩国参展品牌则延续其“纯净护肤(Clean Beauty)”理念,强调无硅、无酒精、无人工色素的安全配方,同时通过AI皮肤测试与个性化推荐功能,让“纯净”更具科技感;来自意大利的彩妆企业带来了专为亚洲女性眼部特征设计的睫毛膏产品,通过刷头角度与配方浓度的双重改良,实现卷翘与纤长兼顾。
这些创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围绕消费者需求的系统化创新网络。从更高效的活性配方与精准传递技术,到强调“情绪疗愈”的嗅觉体验,美妆创新正在从“产品层”向“系统层”扩展,成为企业整合研发、生产与市场反馈的核心能力。
可持续:从理念到系统性供应链创新
在本届展会上,从论坛到展台,“可持续”贯穿了原料、包装、生产乃至流通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国际集团还是各地新锐,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绿色竞争力”。
![]()
Francesca Donati表示:“推动可持续转型的核心动力,来自‘Z世代’与不断壮大的中产消费群体——他们既有消费力,也有价值观,愿意为更负责任的品牌付出溢价。”这一消费心智的转变,也促使供应链从源头开始创新,让绿色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展会的“Be Sustainable”专区与CosmoTalks论坛上,可持续早已不再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展现出具体的落地路径与跨产业协作模式——在包装环节,多家企业展示了以生物基材料、可降解复合材质、单一材质瓶体设计等技术取代传统塑料的方案,既降低碳排放,也便于回收利用;在原料端,原料商推出可追溯香料链系统与区块链验证机制,实现从种植、提取到成品的全流程透明化;在生产端,设备与OEM厂商普遍展示了节能工艺与绿色制造体系,通过精准能耗管理与废弃物回收降低生产足迹;在算法与数据层面,一些初创公司利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帮助品牌评估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从设计阶段即纳入ESG考量。
不仅如此,部分亚洲品牌还将可持续与文化、设计结合,探索“绿色美学”的新表达。例如韩国企业展示了以海藻为原料的纯净护肤线;日本厂商推出基于传统纸艺灵感的可降解外包装;中国的新锐品牌则以“补充装经济”与“循环回收计划”形成独特的品牌记忆点。
跨文化共创:本土化与跨国协作双线推进
随着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美妆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正经历新一轮重塑。主办方数据显示,本届展会中89%的参展商来自中国香港以外地区,其中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参展阵容尤为亮眼。《中国化妆品》杂志在现场采访了多位特邀嘉宾、参展企业与行业专家,从他们的视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合作的新趋势与区域共赢的新机遇。
![]()
在本届亚太美容展上,来自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仍然是国际品牌关注的焦点。作为连续多年参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青松股份董事长、诺斯贝尔CEO范展华在接受《中国化妆品》杂志采访时表示,今年感受到来自国际品牌客户的回流热度显著上升。
![]()
青松股份董事长、诺斯贝尔CEO范展华
“今年的国际客户比往年更多,他们对中国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与高效协同表现出极大兴趣。”范展华指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环境中,国际品牌希望通过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提升自身的研发速度与产品迭代效率。
在政府端,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DTI)助理部长、竞争力与创新小组负责人NYLAH RIZZA D. BAUTISTA出席了本届展会。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动中小微企业(MSMEs)走向国际化已被纳入菲律宾的国家战略重点。此次,DTI率领17家菲律宾本土企业参展,重点展示本土原料与原创配方,借助亚太区美容展平台拓展全球市场。她指出,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参展形式,不仅强化了菲律宾美妆产业的组织力,也为“东南亚品牌走出去”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政策样本。
![]()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DTI)助理部长、竞争力与创新小组负责人NYLAH RIZZA D. BAUTISTA
在企业端,来自泰国曼谷的一家美妆制造商负责人Tomas Cosmed介绍,自2003年成立以来,他们已为全球12个国家提供产品,主营草本护肤与营养补充品。公司以“研发+品控+成本可控包装”的整合能力构建竞争优势,并通过OEM/ODM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泰国馆的整体展示可以看出,东南亚供应链正从“低成本制造”向“高价值制造”转型——既传承草本文化特色,又积极引入现代化生产体系与国际标准,展现出更强的研发创新与品牌化潜力。
![]()
我们再将目光投向美妆强国——韩国。本届展会的韩国参展商阵容强大,其中由韩国国际美容产业贸易协会(IBITA)组织的韩国企业就有45家,全面展示了从护肤、彩妆到护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IBITA尹周泽会长表示,亚太美容展是韩国品牌拓展海外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东南亚与中国市场的合作潜力正不断增强。
![]()
韩国国际美容产业贸易协会(IBITA)尹周泽会长和团队负责人Kelly
与此同时,本届展会特别邀请韩国美妆达人Jenny Hyun现场逛展。她在接受《中国化妆品》杂志采访时表示,她更关注本届展会上的彩妆产品,而K-Beauty品牌所推出的新品,其整体风格已从两年前的“高饱和风格”转向“轻盈自然”。她总结道:“K-Beauty 的魅力在于让人看起来像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变成别人。”
![]()
韩国美妆达人Jenny Hyun
从护肤到彩妆再到护发,这场由消费者主导的审美变革,正推动韩国品牌以更包容的形象和更精准的产品策略,巩固其在全球美妆市场的影响力。
在香氛领域,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是文化叙事与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尤其凸显了中法两国在香氛创意领域的深度合作。
法国知名香水设计机构Centdegrés法尚在展会上推出的“5C Fragrance Experience”系列成为焦点。该系列以中国传统的“五行”哲学为灵感,探索东方文化与法式调香艺术的无限可能。法尚(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Matthieu Rochette-Schneider在接受《中国化妆品》杂志采访时表示:“这一项目的核心是通过香氛,建立起东西方文化之间更自然的连接。中国的五行哲学代表着平衡与和谐,而法国调香艺术注重情感与感官表达,两者结合可以让香气成为一种文化语言。”
![]()
法尚(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Matthieu Rochette-Schneider
![]()
CCR观点:
从亚太区美容展,看中国美妆的未来三大机遇
![]()
在“科技、文化与可持续”的三重驱动下,亚太美容展所呈现的不仅是品牌创新的缩影,更是未来亚太市场格局的预演。对中国美妆而言,真正的机会远不止在展台之上,而在于如何将这场创新与共创的浪潮,转化为自身的全球化竞争力。
第一,要以供应链透明度重塑全球信任。
本届展会上,“可追溯”“碳中和”“循环包装”等关键词贯穿始终。无论是原料企业还是品牌方,都在展示可验证的数据体系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行业趋势,更是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入场券。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能耗到包装回收的可量化、可核验系统,将成为赢得国际合作与分销信任的关键竞争力。
第二,让“文化表达”转化为“产品力输出”。
从以五行哲学为灵感的香氛,到以东方花植为核心的护肤成分,中外品牌在展会上的跨文化共创频现。对中国美妆而言,文化已不只是故事叙述,而应成为具备功效支撑与国际语言的品牌资产。唯有将本土文化与科学研发、法规合规、视觉体系相结合,才能让东方美学真正被全球消费者理解与喜爱。
第三,从“交易场”迈向“关系场”,以体验构建长期价值。
本届展会上,品牌展位正从“展示空间”演变为“体验场景”——从香氛测评、肤质诊断到内容共创,互动成为新的竞争力。对中国品牌而言,这意味着增长逻辑正在从一次性销售转向长期关系经营。唯有在体验中建立情感链接、在服务中延展品牌价值,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用户资产,让“国货热度”真正沉淀为“品牌忠诚度”。
![]()
在可持续与合作共创中继续前行
2025年亚太区美容展在中国香港这座“连接东西方”的城市,再次展现了亚太美妆产业的集体力量——这里既是创新的试验场,也是市场化的加速器。未来几年,谁能在创新与可持续之间找到兼具情感温度与商业可行性的平衡点,谁就能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展会的喧嚣之外,有一点方向愈发清晰——美妆产业的价值,早已超越产品本身,它关乎生活方式的塑造、文化自信的传递与社会责任的实践。
亚太区美容展,正连接着创新与市场、品牌与文化、中国与世界。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盛事——亚太美妆,将以怎样的姿态,引领全球“美”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