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食管癌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从放化疗技术的优化到免疫治疗的突破,再到多种新兴技术的应用探索,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及更好的治疗体验。
![]()
陈俊强
【医悦汇】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俊强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分享我国在食管癌治疗领域的多项创新工作及研究成果。
![]()
陈俊强
医悦汇:基于食管鳞癌特点,中国在放化疗技术主要做了哪些创新工作,效果如何?
陈俊强教授:首先,首创了保护正常淋巴结的食管鳞癌“累及野”放疗技术。国际指南中,食管鳞癌的放疗靶区通常包括照射食管病灶以及预防性照射尚未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但这种方案易导致肺炎和食管炎等严重放疗不良反应。我国开展的“累及野”放疗技术仅照射可见的食管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不预防性照射未转移的淋巴结区域,同时将同步化疗剂量调整为国际标准剂量的2/3。结果显示,“累及野”放疗技术的5年生存率可达40%,明显优于国际标准方案的25%,且放疗副反应减少,患者耐受性更好。
其次,我国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优化了治疗方案。国际标准治疗方案为同步两种静脉化疗药联合放疗,但毒副反应大,患者耐受性差。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体质差、手术风险大的特点,我国开展了口服替吉奥单药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的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案有效且安全,疗效高于单纯放疗、同步两药放化疗以及历史对照手术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小,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最后,我国发现了食管鳞癌术后预防性放化疗的价值及术后放疗靶区范围。欧美国家的食管腺癌多发生在胸下段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手术视野良好,食管癌切除和周边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术后放疗并无益处,因此不推荐。而我国食管鳞癌患者容易出现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由于该区域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大样本系统分层研究,我国发现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接受放化疗,其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7.4%和29.6%。
此外,国际传统的术后放疗靶区范围较大,毒副反应较重,患者难以耐受。我国开展了小野精准放疗靶区研究,针对术后容易复发转移的区域进行精准放疗。结果显示,大小野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差异,但小野放疗毒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生存质量更好。
医悦汇: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的治疗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否请您谈谈我国食管癌领域免疫治疗的进展?
陈俊强教授: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抑制或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对食管癌疗效比较肯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PD-1、PD-L1和CTLA-4抑制剂等。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在不同阶段的食管癌患者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例如,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多月”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食管中段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3N1M1 IV期)。给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放疗和化疗后,1个月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好转,食管病灶缩小;3个月后复查发现食管癌和肝转移病灶继续缩小;2年后复查发现食管癌和肝转移病灶完全消退,至今吞咽正常,生存质量良好。
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研究发现,术前进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有高达29%左右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退;如果是术前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效果更好,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有高达48%左右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退。
对于术前已进行放疗+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研究发现,为预防复发和转移,术后再进行免疫治疗,可以消除残存肿瘤细胞,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高达39%,从而延长生存时间。
医悦汇:在食管癌治疗领域,还有哪些新的技术或方法正在研究或应用?未来会有哪些治疗方式上的突破?
陈俊强教授:近年来,食管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手术方式的革新、放疗技术的提升、化疗方案的优化以及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共同推动了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然而,食管癌的实际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最佳联合治疗模式的探索、免疫获益人群的精准筛选等。展望未来,以下治疗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先,免疫治疗方面,免疫治疗堪称食管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它通过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增强其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对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免疫治疗有望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模式。
其次,靶向治疗方面,随着对食管癌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如基因突变、蛋白质过表达等,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未来,随着更多靶点的发现和验证,靶向治疗必将在食管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是,精确放疗方面,精确放疗作为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法,借助先进的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能够将高剂量辐射精准投射至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未来,随着放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与优化,精确放疗将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四是,基因治疗方面,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将特定的基因或基因载体引入患者体内,修复或增强正常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基因治疗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最后,保留食管器官治疗方面,未来,随着对食管癌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将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食管癌有望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无需开刀,仅通过药物治疗或联合局部放疗即可实现治疗目标,保留食管器官。这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免责声明:本账号分享的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科普,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个人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执业医师。
编辑 |佼 娇 视频 | 粘 洞 一审 | 雪 娟 二审 | 鹏 哥 终审 | 陈俊强
访谈专家
![]()
陈俊强
▶ 福建省政协委员
▶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十八病区主任
▶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福建省级高层次B类人才
▶ 福建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专家,闽江科学传播学者
▶ 农工党福建省委常委兼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食管癌康复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 以第一完成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以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福建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 个人获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健康卫士—2019卓越成就奖”、福建省紫金科技创新奖、福建省十佳科学传播人物等多项荣誉。
▶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福建省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00多篇。
▶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康复》、《食管癌临床康复》和《肺癌临床康复治疗》等学术专著。
▶ 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皮肤癌、骨及软组织肿瘤等的精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