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至17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2025年学术研讨会” 在成都师范学院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成都师范学院、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以“科技赋能保护 协同促进共生——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国生态保护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代表及行业精英500余人,共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大计,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公园体制完善注入学术动能。
![]()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李家堂研究员以 “蛇类多样性解析与利用” 为主题,揭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同域伴生动物的生态价值;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德生研究员聚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享我国濒危物种保护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模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晨之研究员梳理大熊猫保护的核心经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大伟教授则为大熊猫主食竹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撑。
研讨会还设置了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技术”“社区发展与研学教育”“动植物生态与进化” 三大分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委党校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围绕 “大熊猫细胞资源保存”“陆生脊椎动物监测体系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仿自然森林恢复” 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
据悉,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学术交流盛会,更是 “政产学研用” 协同推进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成都师范学院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联合四川省林草局、地方自然保护区、高校及科技型企业,形成 “科技支撑保护、保护带动发展、发展反哺生态” 的良性闭环。
![]()
“本次会议预计将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路径与政策建议,同时为全国国家公园体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 ‘四川经验’。”据会务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持续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及社区的深度协作,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开展长期研究。
编辑: 方艺霖 责编: 张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