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调研机构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发布了《2025年全球市场多联机系统总体规模、主要企业、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本报告研究全球多联机系统总体规模,主要地区规模,主要企业规模和份额占比,主要产品类型分布,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等。统计维度包括收入和市场份额等。全面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企业竞争态势,收入和市场份额等。同时也重点分析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品牌)产品特点、产品规格、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及发展动态。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
多联机系统(俗称“一拖多”中央空调)是一台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多台室内机(通常可达32台)的变制冷剂流量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它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电子膨胀阀精确调节进入各室内机的流量,适时满足不同空间的冷热负荷需求。其系统主要由变频压缩机、室内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分歧管和冷媒管道等构成,具备智能化控制、节能高效、设计灵活、节省空间和长配管能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业、医疗等多种建筑场景。
据GIR (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按收入计,2024年全球多联机系统收入大约25590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52220百万美元,2025至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8%。
![]()
多联机系统的市场驱动因素
对节能解决方案的需求:多联机采用变频技术和冷媒直接蒸发技术,能根据室内负荷自动调节输出,部分负荷下能效比非常高,有效降低了运行费用,符合当前市场对节能产品的强烈需求。
持续的城市化与建筑业发展: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太地区如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城市化,带动了建筑业持续发展。多联机系统因其设计灵活、安装方便且能满足不同规模建筑物的要求,在新建筑和旧楼改造中需求旺盛。
智能控制与舒适性追求:现代建筑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智能化和使用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多联机系统可以实现各室内机的集中管理、独立控制,并支持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满足了用户对便捷操作和个性化舒适环境的追求。
安装便捷与空间利用优势:多联机系统只需一台室外机,可放置于屋顶或阳台,节省了大量建筑面积。其冷媒管管径小、安装灵活,有利于建筑立面的美观和室内空间的充分利用,这对寸土寸金的城市建筑尤为重要。
能效政策与环保意识增强:各国政府对能源效率的监管日趋严格,推动了高效节能空调技术的应用。同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促使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像多联机这样能显著降低能耗的产品。
多联机系统的未来发展机遇
技术迭代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未来,多联机系统将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更深度地融合,实现更精准的能耗管理、故障预测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运维,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节能效果和用户体验。
新兴市场的持续渗透:亚太、中东等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这些地区对舒适生活环境和高能效设备的需求,将为多联机市场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产品系列拓展与应用场景创新:制造商将通过开发更多样化的室内机型号(如超薄、静音、嵌入式等)和不同容量的室外机,并优化系统性能,来满足从住宅、小型商铺到大型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医院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需求。
环保冷媒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全球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研发和应用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更低的环保型制冷剂将成为必然趋势。掌握并推广使用环保冷媒的多联机产品,将是企业保持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后市场服务与价值挖掘:随着多联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庞大的存量市场将催生对专业安装、精细化运维、定期清洗和故障维修等后市场服务的巨大需求。这为行业参与者从"产品销售"向"服务赋能"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
多联机系统的发展阻碍因素
高初始投资成本:与传统分体空调或多台家用空调相比,多联机系统的一次性设备购置和安装成本相对较高,这可能会使部分预算敏感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系统设计与安装要求高:多联机系统的性能高度依赖于专业的设计和规范的安装。冷媒管道长度和高差有严格限制,如果设计不当或安装工艺不佳,容易导致能量流失严重、制冷制热效果下降,甚至系统故障率升高。
低环境温度下能效衰减:当室外温度过低时(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多联机作为热泵运行时,其制热效率和能力会有明显衰减,能量流失显得更为严重。这限制了其在严寒地区的广泛应用,通常需要辅助热源。
后期维护与管理的复杂性:虽然多联机日常维护相对简单,但一旦系统(尤其是埋藏在墙内的冷媒管)出现泄漏或堵塞等故障,排查和维修会比传统空调更为复杂。对于由多个小系统组成的大型项目,管理上也更具挑战性。
与大型中央空调的能效竞争:在大型建筑中,与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其COP可能达到4.0以上)相比,多联机的系统能效比(COP一般在3.0左右)有时并不占优。如何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能效,尤其是在全负荷工况下的能效,是其面临的持续技术挑战。
多联机系统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细分为:户外机、 室内机、 控制系统和配件
多联机系统根据不同下游应用领域划分为:商业、 住宅、 其他(地铁站,火车站和机场)
重点关注多联机系统的全球主要企业,包括:Johnson、 LG Electronics、 Toshiba、 Fujitsu group、 Mitsubishi Electric、 Midea Group、 Ingersoll Rand、 Lennox International、 Panasonic、 Samsung Electronics、 Gree、 Carrier
本文内容概括:
第1章:多联机系统产品的定义、统计说明、产品类型、应用领域等总体规模及预测
第2章:着重分析多联机系统的企业,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产品的介绍、收入、毛利率及企业最新发展动态等
第3章:重点分析全球竞争态势,主要包括全球多联机系统的收入、市场份额、企业相关业务/产品布局情况、下游市场及应用、行业并购、新进入者及扩产情况。
第4章:分析全球市场多联机系统产品类型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5章:分析全球市场多联机系统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6章:北美地区多联机系统按国家、产品类型和应用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7章:欧洲地区多联机系统按国家、产品类型和应用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8章:亚太地区多联机系统按国家、产品类型和应用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9章:南美地区多联机系统按国家、产品类型和应用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10章:中东及非洲多联机系统按国家、产品类型和应用的市场规模、收入、预测及份额
第11章:多联机系统的驱动/阻碍因素、行业内竞争者/潜在竞争者的能力、供应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等
第12章:多联机系统行业产业链分析、原料供应商分析、下游客户分析
第13-14章: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