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一所“年轻”的大学,她的成长,几乎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同步。
上海科技大学,刚度过12岁生日,已有一张闪亮的成绩单:累计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刊上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署名论文109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申请专利2298件,申请专利/发表论文比近15%。
最近出炉的报告显示,上科大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高校专利转化合同额排行榜前十,在过亿元合同数量上实现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申请的专利中,75%都有大学生的名字。
![]()
“上科大不仅培养出诞生出一个个前沿的创新成果,更通过接轨国际规则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突破‘纸变钱’难题,激活创新策源的不竭动力。”该校副校长江舸自豪地说。
走出校门的“双创大会”
在上海科技大学,若要问起学校的年度“超级碗”是什么,师生们都会异口同声:创新创业大会!
可是,一个校级的创新创业大会,能有什么了不起?
江舸告诉记者,2019年起,学校每年都办这场盛会,它不仅是比赛,更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融资的公益性平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要项目够亮眼,就能争取评委的“转身亮灯”。这些评委,大多来自投资界、产业界。
历经六年发展,上科大的创新创业大会已不再是“校内限定”——现在已经吸引到33座城市、142所高校院所,2800多位师生带着项目来交流,多数参赛项目都能拿到资本的“助力”,单是上科大就有41%的获奖项目成功落地创业。依托创业早期学堂和这场双创大会,已经衍生出近70家企业。
![]()
影眸科技,上海科技大学孵化企业,还有个标签就是:创新创业大会上脱颖而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CEO吴迪,2015年考入上海科技大学,在本科时就加入了虞晶怡教授的计算机视觉课题组。其间,吴迪参与研发的高精度人脸扫描设备——穹顶光场系统,在《流浪地球2》的制作中实现了应用。2020年,研究生的他和实验室伙伴一起成立了影眸科技。彼时,这支创业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从最初致力于数字人、数字角色,到三维生成,团队一直在针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作出敏锐判断和优化布局,目前已完成数千万美元融资。
为成果转化架设起“高速公路”
在上海科技大学,若要问起学校最“神秘”的办公室是哪一间,包括吴迪在内的创业者们都会不约而同:OTT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
江舸说,它不是传统行政部门“办公室”,而是成果转化与创业实践教育生态的助力者,更是全资源汇聚和全链条服务的创新枢纽,为科技成果转化架设起“高速公路”。
OTT有两句“金句”——当你有创业需求时,我们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当你自己都不知道有创业潜力时,我们为你洞察先机。
上科大教授陈佳,对此深有感触,如今她的另一重身份是:正序生物创始人。日渐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如今成为治愈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救命技术。截至目前,陈佳教授团队利用“碱基编辑疗法”让19位重型地贫患者重获新生;而正序生物已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以及近3亿元A轮融资,还和上科大签署总金额逾1.7亿元的专利组合全球独占许可协议。
“碱基编辑技术,最初只是我的一篇论文。一开始我只想安安静静做学问,没有成果转化的想法,更没有亲自上阵创业的勇气。”陈佳告诉记者,“OTT办公室的老师帮我们把技术做了全面的布局保护,在全球15个潜在应用国通过PCT途径申请专利。”
![]()
在OTT办公室的“保驾护航”下,陈佳团队厘清了商业化路径,更坚定了创业决心。令人骄傲的是,正序生物研制的中国首个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碱基编辑创新疗法,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据介绍,上科大OTT已与超过300家“政产学研金服用”机构实现了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了“技术—专利—产品—产业”的闭环。
下一个“影眸”“正序”会在哪里?
江舸充满信心:就在年轻人的大胆追梦里,就在创新转化团队专业且热心的服务里!
原标题:《申请专利中,75%都有大学生的名字!这所大学为梦想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