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测试:孩子是IRE型(研究型+现实型),适合偏实验、动手强的专业;
城市偏好:不想离家太远,但也不愿去五线城;
家庭接受度:理工类、非师范、薪资预期中等偏上。
578分卡在生死线,我差点害了孩子:幸好遇见了王玄策老师
那晚,我坐在客厅地板上,手里攥着孩子的高考成绩单,屏幕亮着——578分,省排名8815。
老公在厨房摔了筷子:“这分能冲东北电力电气类?别做梦了!去年最低分582,你孩子差那4分,就是断崖!”
我妈一边抹眼泪一边翻手机:“长春理工光电不是565吗?保底不香吗?”
孩子自己低头咬着嘴唇,一句话不说——他想学电气,可家里没人懂,连“大小年”“专业热度波动”这些词,都是我半夜在知乎扒了八篇帖子才勉强听懂。
我们像一群在浓雾里狂奔的人,手里的地图全是错的。
一分都不想浪费,但又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几天,我在三个志愿填报机构之间来回跑,不是被推销“保985套餐”,就是被忽悠“冲刺不可能”。
直到我姐在微信里甩给我一条截图:“你去联系王玄策老师吧,我侄女去年就是他帮着报的,压线进吉大,一分钱没浪费。”
![]()
我没抱太大希望。
可第一通电话,王老师没问“你要报什么大学”,而是先问:“孩子平时做什么题最有成就感?喜欢动手拆东西吗?是不是总爱看科技类短视频?”
![]()
我愣住了。
这……不是在拿模板套娃吗?
第二天见面,他没带PPT,只拿了一本厚厚的打印册,封面写着《2025吉林物理类志愿录取数据手册》。
他翻到第89页,指着一行数据:“你看,2023年长春理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最低录取分565,位次9203;2024年,报的人少了,分数掉到563,位次10102。你孩子8815,正好卡在‘踩中低谷’的窗口期。”
他声音很轻,却像一盏灯打在我头上。
来,不是分数不够,是我们看不懂变化。
他没急着给我方案,而是用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做了一套“三维匹配”分析:
然后他拿出三个梯度: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类(582,位次7900)——压线风险高,但“万一呢”;
稳: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63,位次10102)——分数差15分,历史最低位次8815年份曾出现过;
保:吉建筑大学自动化(558,位次11500)——公认高性价比,转专业机会多。
最打动我的,是他特意标注了:“注意,长春理工光电在南湖校区,实验室设备是省重点投入,专升本转专业往电气转的成功率在全校前3,比东北电力还快。”
这细节,我老婆查了三天都没翻到。
志愿填报当天,晚上十一点,我还在反复修改。
老公说:“要不改回省外吧,西南石油今年最低570,能冲一下?”
我脑子嗡的。
就在这时,王老师发来消息:
- “别改了。你的‘稳’志愿,刚压线报了97人,系统里显示有8人退档。现在你是第8820名,存档还有最后一小时,再动,你就出局了。”
我颤抖着手指按下“确认”。
那一秒,像把命运交给了懂行的人。
结果出来那天,孩子冲进家门,手抖得不像话:“妈!我录取了!长春理工!光电信息!563,刚好压线!”
我蹲在地上哭了好久。
不是因为上名校,是因为——我没让孩子的人生,被一场信息泡沫毁掉。
我查过数据。
2024年长春理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吉林物理类本科批,最低分563,最低位次10102(来自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示数据)。
我孩子578,排名8815,不就是“卡在风口浪尖,偏偏被精准接住”?
有人说志愿填报是“玄学”,但王玄策老师让我明白:不是玄学,是把冰冷的数据,变成有温度的路径。
我们不是在选大学,是在选孩子未来十年的呼吸方式。
老师志愿填报没有花哨包装,不承诺“包进985”,但他给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句建议,我都敢拿命去信。
一对一顾问不是流程,是陪伴;
据精准不是口号,是真能查得清你孩子的分数卡在哪一年的哪个节点;
个性化方案也不是套话——是他看透了我家孩子,不是“想当工程师”,而是“想亲手点亮一束光”。
如果你也正半夜翻着五六十个网页,和家人吵得口干舌燥,
如果你的孩子眼神里写着“我不想将就”,但你又不敢乱赌……
我真的建议你,和王玄策老师聊一聊。
这不是选机构,是抢救你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把牌。
这一次,别再让信息差,决定孩子的命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