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肺癌的病因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抽烟
但还有个残酷的真相是
并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抽烟
而且肺癌的发病年龄正逐渐前移
年轻人不再是肺癌的“无人区”
![]()
不吸烟也得肺癌?28岁的她确诊肺癌晚期
28岁女性患者小美(化名),因持续性咳嗽伴轻微气短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就诊。CT检查显示肺部肿块伴淋巴结肿大及双肺多发结节。通过进一步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基因检测结果为ALK融合阳性。
值得关注的是,小美无吸烟史、无饮酒习惯、生活作息规律,其发病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经靶向药物治疗一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咳嗽症状基本缓解。目前患者每日坚持服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 发病有年轻化趋势,2022年中国40岁以下患者占比虽不足5%,但较20年前增长近2倍,需引起公众高度重视。
近期, 东莞市人民医院 接连收治了多位30岁出头的肺癌患者,均是通过 低剂量螺旋CT 筛查发现混合磨玻璃结节,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
![]()
肺癌为什么“盯”上了年轻人?
环境因素暴露
烟草暴露: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暴露同样会增加肺癌发生风险。香烟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诱发癌变。
厨房油烟:烹饪中的煎、炒、炸等高温加工过程会产生含丙烯醛、 苯并芘 等致癌物质的油烟。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环境中,可能造成肺部慢性损伤。
空气污染:大气中PM2.5等细颗粒物可沉积于肺泡,通过氧化应激、DNA损伤等机制参与肺癌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
作息紊乱:长期熬夜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削弱机体免疫监视功能。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清除能力减弱。
饮食不均衡: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抗氧化维生素缺乏,削弱机体抵御外界损害的能力。
遗传与基因因素
遗传易感性: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是肺癌的危险因素,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肺癌易感位点(如EGFR R776H胚系突变)。
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如ALK融合)是部分肺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肺癌≠绝症!有这几种疗法
微创手术
早期肺癌可通过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实现根治性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精准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驱动基因突变(如EGFR L858R突变、ALK融合等)的靶向药物,可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远离肺癌,从何做起?
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让自己离肺癌远一点呢?
戒烟与避免二手烟: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应避免接触二手烟。
减少油烟暴露:烹饪过程中应全程开启抽油烟机,推荐使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
空气污染防护:雾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合规口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但是,如果是高危人群,就要更谨慎一些了。
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吸烟量≥20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氡等接触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纤维化)。
大多数肺癌患者早期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往往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避免风险的最好方式是早期筛查。
通常采取的是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该检查的辐射量仅相当于人体半年所受到的自然辐射,较常规CT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对于高危人群,不推荐间隔时间>2年的筛查模式,建议将筛查间隔时间调整为1年。
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
年轻朋友们,忙碌的同时
别忘了关注和了解多发疾病
增加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
肺癌并非不可战胜
主动预防、科学筛查
我们完全有能力
将这个“沉默的杀手”阻挡在外
来源 | 东莞日报记者/李广 三审 | 何其洁 许愿坚
二审 | 谭阿卓
编辑 | 查雨霏 任诗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