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人”有傻福。
有个奶茶连锁,开业活动不是买一送一,也不是第二杯半价,更不是买多少送多少,任性到就一个字——送。
最开始送,分时间段。把时间定在12;00-20:00奶茶消费的黄金时间段,排队的人那叫一个车水马龙。付出的成本嘛,就是扫个小程序码。
妥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领”。
最近这个连锁的首店重新开业,没啥了不起的庆祝活动,还是选择“老套路”——全城送奶茶。先是打出标语送3000杯,最后结束送了4000多杯。
有意思的是,标语上写着“这个老板有点傻 开业请客送3000杯”。
聪明人看了直摇头,直呼这个老板哪里傻,明明很“精明”。帮他算算账,就这送奶茶的方式和文案,总有人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写个小红书日记,1000个人发,每篇10个人看到,就是10000人的关注。
据该品牌内部员工透露(小红书官宣),老板的想法是请3000个人喝,他们喝完发朋友圈,每个朋友圈至少1000个好友,3000*1000=300万,连请3天,全南宁就都知道了。
你看,这算盘打得多“天才”,天才到异想天开。
这牌子,就是广西起家,现在在深圳、湖北、四川、上海等多个区域开店800家的“煲珠公”。
但凡网络爽剧收着点,都写不出如此魔幻的剧情。
可它偏偏又真实发生了,而且还不是个案。
有个咖啡连锁,从第一家店起就推出“自带杯减5元”的活动。做生意就得会算账,一个一次性杯子再加吸管和纸袋,我们就算成本2元,顾客自带杯减5元,明眼人一看就是亏。
本以为会对杯子有限制,比如必须使用在自家购买的周边产品。但人家的限制就是只要不是一次性杯子就行。既遵循了“环保”的倡议,又将优惠当做奖励做了让利。
这个牌子,就是开店超2000多家的“Manner”。
山东有个茶饮连锁,最近两年把招商部撤了。起初别人看不懂,说他们傻,在这个头部连锁都缺加盟商,规模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扩充体量等同于“自杀”,太冒险了。
好心归好心,但老板偏不听。
不主动招商的他们,把精力放在了“主动招客”上。根据不同门店所属商业环境制定门店氛围,根据产品制定活动方案及话术,指派专人负责执行落地,把控实收额与利润的产生过程。这种“招客”不是只做一次,而是长期坚持,周期循环。
运营和管理半径缩小后,能量也随之放大。连下7天雨的国庆营业额突破9000元,晴天能破2万,重点是这个数值是实收,而非营业额。门店的表现收获的不只是真金白银,还有不断咨询的加盟客户以及商场的入驻邀约。
这个牌子,就是不做招商,加盟商主动找上门,愿意支付加盟费的“诺杯”。
还有个故事,和茶饮咖啡说起来无关,也有点关系,是个兰州拉面店。
我以前对“不满意就重做/退款”这件事有些疑问,总担心有人因为这项服务转空子,占便宜。但这家拉面店的做法,把事情讲清楚了。
这个拉面店24小时营业,一看就正宗,因为拉面不会加牛肉,牛肉需要花钱买。一碗纯汤面13元,牛肉13元起步。店里有个规定,面和汤可以无限续。
这就好玩了,假如我三个人只点一份面、一份肉,面和汤无限续,不就等同于花26元能让3个人吃饱?问了带我去吃这家面的朋友,他说这个店家不仅不管你这么做,而且还给你提供碗,主打一个满意。
我们常说,消费者不是要便宜,而是“占便宜”。这哪里是占便宜,只是各取所需,按需付费,立了规定就得敢玩。
这个牌子,就是无数餐饮探店博主打卡,24小时营业,预估每天销售量不少于1000碗的上海“金强牛肉面”。
当我们大谈差异化的今天,这些不同行业的“牌子”,在产品、包装、门店装修之外,用“消费体验”打开了另一条差异化之路。促使这些差异化形成的动作,的确如煲珠公的自嘲一般,看起来有点“傻”。
但,老话不是说得好嘛,傻人有傻福,老天爱“笨小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