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第一 夺红旗 创一流
全国金奖!锦城师生在“挑战杯”再创佳绩
——锦城“挑战杯”持续领跑全省同类高校
![]()
11月13日,学校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会见了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级奖项的师生代表。邹广严校长在会见时表示,学校祝贺、感谢两支获奖团队,为学校声誉增光添彩,给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
10月31日—11月4日,我校党委副书记王丽丽率团委及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共11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南京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和主题展示活动。
![]()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作品《仪路平安——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道路病害识别系统》与《智巡智检——变电站智能化全方位检测系统》分别斩获全国金奖和全国银奖。我校成绩持续稳居全省同类高校榜首,再次实现“挑战杯”赛事成绩的历史性突破!这份“成绩单”生动诠释了“锦城教育学”引领锦城师生勇攀科研高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推报的“仪路平安——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道路病害识别系统”获全国金奖(全省仅9个),“智巡智检——变电站智能化全方位检测系统”获全国银奖(全省仅18个)。
全国金奖作品指导教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陶岚菊表示“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参赛机会,由衷感激校团委在备赛全程中的精心组织与细致保障。在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我们锦城师生与全国知名高校同台竞技、自信从容,既展现了锦城风采,也收获了成长。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锦城定能再攀新高!”
全国金奖作品团队负责人、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郑媛尹谈到“站在‘挑战杯’的最高舞台上,我深切感受到邹校长提出的‘学习动力学’所带来的强大能量。创新力推动我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竞赛课题,内驱力支撑我们迎难而上、精益求精。这份荣誉属于团队,更属于激励我们成长的锦城教育!感谢学校赋予我们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持续突破!”
全国银奖作品指导教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助理、人工智能专业系主任李征骥表示“此次获奖离不开学校搭建的先进科研平台与开放的跨学科协作环境。在‘智巡智检’系统研发中,团队深度融合计算机视觉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识别与实时响应。这正是我们将‘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等锦城育人理念贯穿于项目实践的生动体现。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带领学生在真实问题中锤炼本领,为学校赢得更多荣誉!”
全国银奖作品团队成员、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崔林表示“国赛现场浓厚的科创氛围,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引领未来’!从项目打磨到站上国赛舞台,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的精准引领和全力支持,感谢校团委老师们的用心指导,让我们在实践中锤炼了真本领,也让我在面对评委提问时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成长,在竞赛中持续深耕,朝着‘止于至善’的目标坚定前行!”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全国共有2700多所高校300余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其中1283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为备战本届“挑战杯”,校团委紧紧围绕“三个增值”目标,联合相关部门和学院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赛相长”模式,在竞赛实践中赋能学生成长。备赛期间,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指导、模拟路演及答辩40余场,召开20余轮项目专项指导会,引导学生在项目打磨中融入“三大动力”“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非认知能力”等锦城育人理念,聚焦真实社会问题开展创新实践。
目前,校团委已启动2025“锦城之秋”学生学术科技节、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202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备赛工作,进一步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锦城教育学的实践路径,激励更多锦城青年投身科研创新,在抢占学生竞赛新高地上奋勇突破、再创佳绩!
校团委 周钰洁 魏小燕 曾威幸
摄影 向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